类风湿哪个指标最重要?

一、例行检查

01

血常规:早期血红蛋白含量略低于正常值,晚期患者常有轻至中度贫血。另外,可以发现大部分患者也有白细胞减少。

02

尿常规:肾小球肾炎患者可见尿液带血,结果显示有管型。

03

类风湿因子检测:主要指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和类风湿因子(RF)。类风湿患者通常ASO试验阳性,且滴度常增高。类风湿因子大部分是阳性的,但类风湿因子阳性不完全等于类风湿。

04

血细胞沉降率:红细胞沉降率迅速升高,尤其是急性期患者。

05

c反应蛋白:CRP作为一种急性期蛋白,在各种疾病发病后数小时内迅速升高,如急性炎症、组织损伤、心肌梗死、手术创伤、放射损伤等。,并有翻倍的趋势,其上升幅度与感染程度呈正相关。

06

抗链球菌溶血素:ASO升高用于检测风湿病是否在活动期,60%~80%期间可升高。但是,ASO升高并不一定意味着你患有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热等疾病。需要同时检测抗链球菌的细菌抗原,并结合临床表现。

07

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测:* *有五种:IgM、IgG、IgE、IgD、IgA。约70%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可出现IgM异常,而IgG多为阳性,约75%的患者会出现弥漫性高丙种球蛋白血症。

08

肝肾功能:肝肾功能指标看似与类风湿无关,其实作用很大。肝和肾是身体最重要的“排毒器官”。普通的食物和药物都是通过肝肾代谢的,所以类风湿患者在治疗前需要检查自己的肝肾,以评估是否可以接受抗风湿药物。治疗期间定期检查肝肾,是为了监测药物是否造成了肝肾损伤。

第二,专业检验打破传统检验方法。

参考常规实验室检查的数据报告,根据不同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病情和自身需求,通过特色检查技术——肌肉骨骼超声,帮助医生诊断临床疾病,制定治疗方案。

由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严重程度不同,其反应性、耐受性、年龄及伴发疾病也不同。以此为基础,根据每个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病因、病理变化、发病年龄、性别、病程、关节和系统的病理损害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和讨论,并在此基础上优化治疗方案。个体化用药、经络刀、氦氖激光技术、磁振热技术、药物离子透入技术、热凝靶向消融技术、中医微创可视针刀镜技术、免疫吸附等治疗方法合理综合应用、科学配备,制定了一套适合患者的个体化联合治疗方案。

然后根据个体情况,辅以物理、中医、心理、饮食、康复训练等个性化康复相关辅助治疗,最大限度地加强和巩固治疗效果,最大限度地降低复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