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浇混凝土施工方案
一、项目概况
该项目是集商务和公共公寓为一体的现代化建筑,地下12层,总建筑面积9000多平方米。结构类型为框支剪力墙结构。本工程地下室为消防水池、水泵房、配电间、发电机房。一至三层主要是商业和写字楼,四层是公寓。本工程采用振动沉管灌注桩基、筏板基础,承台设计底标高为-4.5m,基础底板厚度为500,采用C40抗渗混凝土,抗渗等级为S8,整个基础底板混凝土体积约为1,000m3。基础底板混凝土浇筑时间计划为一个日历天。
二、施工准备工作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技术要求比较高,特别是在施工中,要防止水泥水化热引起的温差产生温度应力裂缝。因此,必须从材料选择和技术措施方面做好充分准备,以确保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的顺利施工。
1,材料选择
(1)水泥:考虑到普通水泥的水化热较高,特别是应用于大体积混凝土时,大量的水泥水化热不易消散。如果混凝土内部温度过高,会与混凝土表面产生较大的温差,使混凝土内部产生压应力,表面产生拉应力。当表面拉应力超过早期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就会产生温度裂缝。因此,确定了编号为525#的低水化热矿渣硅酸盐水泥。通过添加适当的外加剂,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
(2)粗骨料:粒径为5-25mm,含泥量不大于1的碎石。用粒径大、级配好的石料制成的混凝土,和易性好、抗压强度高,同时可以减少用水量和水泥用量,从而降低水泥的水化热和混凝土的温升。
(3)细骨料:中砂、山砂(45%)+人工砂(55%),平均粒径大于0.5mm,含泥量不大于5。与掺细砂混凝土相比,掺平均粒径较大的中粗砂混凝土可减少用水量约10%,同时相应减少水泥用量,从而降低水泥水化热、混凝土温升和混凝土收缩。
(4)粉煤灰:由于混凝土的浇筑方式为泵送,为了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便于泵送,考虑加入适量的粉煤灰。根据规范要求,采用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大体积粉煤灰混凝土时,粉煤灰取代水泥的最大限值为25%。粉煤灰有利于水化热,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但掺粉煤灰的混凝土早期极限拉伸值降低,不利于混凝土的抗渗性和抗裂性。因此,粉煤灰掺量控制在10以内,采用外掺法,即不降低配合比中水泥的用量。根据配合比要求计算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粉煤灰用量。
(5)外加剂:设计无具体要求。通过分析比较和以往其他工程经验,确定混凝土采用“山丰牌”(减水剂),每立方米混凝土2kg。减水剂能降低水化热峰值,补偿混凝土收缩,提高混凝土抗裂性。
2、混凝土配合比
(1)混凝土采用我公司搅拌站供应的商品混凝土,要求混凝土搅拌站根据现场提出的技术要求提前进行混凝土试拌。
(2)混凝土配合比应通过试配确定。本设计依据国家现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范》和《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的相关技术要求进行。
(3)粉煤灰外掺时,仅从砂中扣除相同体积的砂。此外,应考虑水泥的供应以满足施工的要求。
3.场地准备工作
(1)基础底板钢筋、柱插筋、墙插筋应尽快分段完成,并进行隐蔽工程验收。
(2)基础底板上的坑、积水坑采用组合钢模板封闭,非模块部分采用木模板封闭。
(3)在柱、墙钢筋上抄测基础底板上表面标高,并明确标出,以便浇筑混凝土时找平。
(4)浇筑混凝土时,应提前准备好保温用的预埋测温管、塑料薄膜和草垫。
(5)项目经理部与建设单位联系好施工用电,保证混凝土振捣和施工照明。
(6)管理人员、施工人员、后勤人员、保安人员等。应昼夜调度,坚守岗位,各负其责,确保混凝土连续浇筑的顺利进行。
三、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和温度应力计算(附后)
根据业主和设计要求,对基础底板混凝土进行温度检测;混凝土基础板中心点的峰值温升一般略小于绝热温升。一般在混凝土浇筑后3天左右产生,之后趋于稳定不升温,开始逐渐降温。根据规范,大体积混凝土养护应根据气候条件采取温控措施,并根据需要测量已浇混凝土的表面和内部温度,将温差控制在设计要求之内;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温差不应超过25度;本项目设计没有具体要求,即按规范执行。表面温度可以通过调整绝缘层的厚度来控制。
四、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1、施工段划分及浇筑顺序
因为基础底板尺寸不大,板厚500mm,所以基础底板是自然施工段。混凝土的浇筑顺序是从A到E轴方向从1到27轴后浇。基础板外侧四周砌240厚砖墙,然后用水泥砂浆找平层,反涂防水,851涂料防水层上抹1:3水泥砂浆3天,做外模。基础底板上的预留基坑和积水坑采用组合钢模板封闭,模数不合适的部分采用木模板封闭。
2、钢筋
钢筋加工在现场钢筋场进行,暗梁主筋采用闪光对焊连接,底板钢筋采用冷搭接连接。基础底板钢筋施工完成后,进行柱、墙钢筋施工,柱、墙钢筋应保证位置准确。基础底板钢筋和柱、墙插筋施工完成后,组织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后方可浇筑混凝土。
3、混凝土浇筑
(1)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混凝土运输车运至现场,两台混凝土输送泵浇筑。
(2)浇筑混凝土时,应采用“分区定点、一个坡度、递进推进、一次到顶”的浇筑工艺。钢筋混凝土泵车布料杆的长度应确定浇筑区域,每辆泵车负责该区域的混凝土浇筑。浇筑时,应在一处进行,直至达到设计标高,混凝土呈扇形向前流动,然后在其坡面上连续浇筑,顺序向前推进。这种浇筑方式能更好地适应泵送工艺,即每车混凝土都是在前一车混凝土形成的斜坡上浇筑,以保证每层混凝土的浇筑间隔不超过规定的时间。同时可以解决频繁移动泵管的问题,也便于对浇注的部位进行覆盖和保温。
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间歇时间不得超过6h。特殊情况下,如果混凝土不能连续浇筑4h,应采取紧急措施。即在已浇筑的混凝土表面插入12短插筋,长度1m,间距50mm,呈梅花形布置。同时在混凝土表面覆盖塑料薄膜和草垫进行保温。以确保混凝土表面不会冻结。
(3)浇筑混凝土时,在每辆泵车的出灰口布置3~4台振动器。因为混凝土的坍落度比较大,所以可以在1.5米厚的底板中倾斜流动,大约在1米以外。两台振动棒主要负责振捣下边坡,另一台1~2振动棒主要负责振捣顶层混凝土。
(4)由于混凝土坍落度大,表层钢筋下部会产生水,或表层钢筋上部混凝土产生微小裂缝。为了防止这种裂缝,在混凝土初凝前和混凝土预沉降后采取二次抹面和压实措施。
(5)现场按每次浇筑100立方米(或一台班)制作三组试块,1组压制7d强度,1组压制28d强度,作为技术档案;L组的强度还是14d。
(6)防水混凝土抗渗试块按规范规定每单位工程不得少于2组。考虑到工程不太大,按要求取两组防水混凝土抗渗试块。
5、混凝土温度测量
(1)浇筑基础底板混凝土时,应派专人配合预埋温度计。测温管的长度分为两种规格,测温点的布置如图2所示。测温线应根据测温平面布置图进行埋设。埋设时,测温管应与钢筋绑扎牢固,以免移位或损坏。每组有两根测温线(即长度不同的测温线),线的上下两端用胶带标记,便于区分深浅。测温线应用塑料带包裹并捆绑牢固,测温端不得受潮。测温线的位置用防护木框标出,保温后便于查找。
(2)配备专职测温人员,按两班倒。应对测温人员进行培训和技术交底。测温人员要认真负责,按时按孔测温,不得漏报、弄虚作假。测温记录应填写清楚工整,交接班时进行交底。
(3)测温应连续进行,每次一次,测温和混凝土强度达到规定时间和强度,经技术部门同意方可停止测温。
(4)测温时,若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与部门温度相差达到25度或温度异常,应及时通知技术部和项目技术负责人,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5)测温采用液晶数显电子温度计,确保测温读数准确。
6、混凝土养护
(1)混凝土浇筑完毕,二次抹压密实后,立即覆盖保温。首先在混凝土表面覆盖两层草垫,然后再覆盖一层塑料薄膜。
(2)新浇混凝土水化速度较快,覆盖塑料薄膜后可以养护,防止混凝土表面因脱水而产生干缩裂缝,同时可以避免草垫因吸湿而降低其保温性能。
(3)柱、墙插筋是保温的难点,要特别注意盖紧,防止温差较大或冻结。
(4)经技术部门和项目技术负责人同意,可逐步拆除保温层和塑料薄膜,使混凝土散热。
动词 (verb的缩写)主要管理措施
1,搅拌混凝土的原材料需要检验,合格后才能使用。同时要注意原材料的温度,保证混凝土入模温度基本接近理论计算。
2、在混凝土搅拌站设专人掺用外加剂,掺量应准确。
3、施工现场的商品混凝土应逐车检查,测定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温度,检查混凝土数量是否相符。混凝土温度应控制在l-l英寸之间,严禁在施工现场临时向混凝土搅拌机加水。
4、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间歇时间不得超过3~5h,同时在被新浇混凝土覆盖前,已浇混凝土的表面温度不得低于0。
5、试验部门设专人负责测温管理和维护,发现问题应及时向项目技术负责人汇报。
6、浇筑混凝土前,应将基槽内的杂物清理干净。
7、加强混凝土试块制作和养护管理,试块拆模后及时编号并送至标养室进行养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