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的来历,孔明锁和鲁班锁有什么区别?

两者没有区别。

孔明锁又称八卦锁、鲁班锁,是我国古代传统民居建筑的固定组合。鲁班所和孔明所是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名称。

孔明锁,没有钉子和绳子,完全靠自身的结构连接支撑,就像一张纸对折。看似简单,却凝聚着非凡的智慧,在中国人的智力玩具中流传甚广。

春秋时期,鲁班的工匠鲁班做了一个可以用六根木棍组装拆卸的玩具,用来测试儿子的智力。忙活了一晚上,儿子终于把它拆开了。这种玩具叫鲁班锁。

扩展数据:

鲁班所(又称孔明所)的发展;

清代桃花仙馆主人所著的《鹅幻集》一书中,详细介绍了“六子联”。书中称其为“一种教育工具,就像拼图游戏和九连环。”它的来源是来自戏剧家。“六棵矮树分别冠上六艺,中间有一个缺口,与缺口组合成十字双十字形状。

中国民间艺人利用鲁班锁结构制作各种工艺品,如卷板、筷子筒、烛台、健身球等。此外,现代还有塑料和木头制成的组合球、组合马、魔方锁和相框。

智力游戏专家秦致力于鲁班锁的创新。他将传统的六柱鲁班锁改进为七柱、八柱、九柱、10柱、11柱、12柱,甚至15柱,并因此获得国家专利。鲁班锁锁在一起,就成了新的组合。秦的“紫晶”和“莲舫塔”都是由几把鲁班锁组成的。

河北安平农民李铁墩甚至用几百把鲁班锁做了一个“万肯塔”。这种连接不是简单的桩连接和胶连接,而是有缝隙的复杂插接。

根据美国学者马丁·加德纳的研究,鲁班佐在几百年前就传到了国外。这种玩具在1857美国出版的《魔术师手册》中有提及。加德纳还用单位划分法标出了差距,指出了4096种理论风格。

毛刺(刺果)在英语中常用来称呼鲁班锁。全称是六片毛刺拼图,意思是“用六根刺把刺和果实拼在一起的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