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口和输油管道泄漏的“落地油”会造成什么污染?

石油从井底产出,一般在井口经过简单的油水分离后进入油气集输管道。凡是在采油过程中没有进入集输管道,而是散落在采油区地面上或从输油管道中泄漏出来的油(如不法分子从正在输油的管道中偷油造成的漏油),通常称为“落地油”。落地油通常是指油井中的油由于地下油层压力过大而涌出地面(这种现象称为“井喷”)。过去,在一些油井开始生产之前(通常是新发现油区的第一口井),石油会有意识地从井口喷出。这个生产过程被称为“井喷”,目的是“求产”,即观察和记录这口井在一定时间内(几个小时或一天)能产多少油。井喷、井喷后,总有一些油收不回来(这种方法现在已经不用了),形成落地油。此外,油井中总有一些设备,如使油从底部油层流向井口设备的油管、抽油泵的抽油杆等。这些设备出井时,总会有一些油散落在地上;如果采油井的输油管道和井口设备跑、冒、滴、漏,就会有一部分油漏到地面。还要注意的是,一些不法分子为了偷油,会在井口打开阀门控制油的流出,或者在集输输油管道上钻孔,形成大量落地油。2002年6月23日,胜利油田阳1井,不法分子偷油,打开井口控制阀,造成井喷及井喷后的事故现场。据估计,我国每年因各种原因产生的落地油超过65438+万吨,直接经济损失达数千万元。

犯罪分子盗油造成井喷后的胜利油田阳1井现场。

地面的油与地面的土壤形成混合物,其中油的挥发性成分进入大气会污染空气,随雨水或水流进入水体会污染水体。石油渗入土壤后,如果植物吸收了石油,就会破坏植物的新陈代谢过程,或者阻断植物所需的水分和养分,从而导致植物死亡,植被遭到破坏。而且被落地油污染的土壤,几年甚至几十年就失去了农牧业功能。

为了减少石油落地,在石油开采和各种井下作业中采用一系列技术和设备,防止石油跑、冒、滴、漏。同时,也有及时清理和回收溢油的制度和措施,将正常采油过程中的溢油减少到了最低限度。但是,不法分子偷油的犯罪活动仍然屡禁不止,应该引起全社会的警惕,因为损失的不仅仅是石油资源,还有当地生态环境的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