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建龙的经济概念

工业经济其实是一个中级的经济概念。我们看一个国家,有一个整体经济的概念,往往是由一些行业经济组成,或者可以分解为一个行业经济。如果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相对较好,我们肯定能够看到一批高增长的产业在支撑它。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除了高增长,产业的结构也在发生变化。在不同的经济增长阶段,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的结构特征是不同的,一些特定的规律在发挥作用。无论从理解一个国家或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角度,产业经济的特征,尤其是产业结构,都是非常重要的方面。

经济水平

在美国和一些经济非常发达的发达国家,其产业结构普遍表现为。农业萎缩得很厉害,占比很小,工业占比也不是很大。包括众所周知的IT服务业在内的现代服务业的金融和物流发展迅速。在一些发展中国家,我们普遍看到其工业发展迅速,占比很大,而在一些落后国家,尤其是一些落后小国,农业经济是依靠单一资源实现经济增长的。这给了我们一个非常直观的概念,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其产业结构密切相关。对一个国家如此,对一个地区也是如此。像我们国家这样的发达地区,像上海、北京、广州等大城市和大产业集群集中的地区,不仅工业好,实体产业技术和服务业发展好,而且我们国家的金融中心和金融业发达,包括其他旅游业,西部落后地区农业占比较大。这些现象和规律,从一个国家的角度看,从一个地区的角度看,都是一样的。从某种程度上说,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特征来看出该地区的经济发展阶段和经济收入水平。

法官

当然在一些特定的行业也会有一些不同的表现,比如一些高能耗的重化工业。随着技术的进步,随着生产效率和节能效率的不断提高,其能耗也不一定高。能耗比较高,但是技术含量高。我们看到,工业发展的技术水平与其能源消耗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对应关系。有些高科技行业确实能耗低,有些不一定能耗低。比如炼钢,其实是一个可以吸收各种控制技术和加工冶炼技术的重要科技进步领域。它的技术含量不一定比我们的计算机差,应该属于当之无愧的高科技产业。但是从整个行业来看,作为重化工业,需要大量的能源来支撑。现在我们理解高科技产业的概念,不应该像我们说的那样简单地局限于IT和软件外包。不是这样的概念。在很多化工行业,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竞争的需要,它的科技含量在不断提高,而且会很高。比如化工行业的技术专利,真的是在整体上,无论是从科学理论研究的角度,还是实体研究的角度,在科研的一些高端部分,甚至是在一些科研金字塔的顶端。你不能不说它是一种高科技。

我们从一般规律知道,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需求会发生变化,消费需求的变化会导致消费结构的变化。为了满足不同收入阶段人们消费结构的需求,我们这个由企业组成的行业必须做出相应的改变。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收入水平稳步增长,消费结构也在不断变化。过去温饱问题解决了,小康社会就解决了。住房和交通问题解决了,还需要其他的奢侈品,引导整个行业去适应它的发展。符合消费产业升级的市场可以有很大的支撑,比如汽车,已经成为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先导产业。我们可以看到,收入水平导致消费结构的变化,消费结构逐渐引导产业结构的变化,这是产业结构变化的根本原因。

此外,还有其他功能,如全球制造业转移,以珠三角或长三角产业发展的实际案例为对象进行分析。我们都知道,不同的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对要素条件的要求是不同的。有些行业是资本密集型的,有些是技术密集型的,有些是劳动密集型的。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这一要素的成本是不同的。一般来说,收入水平很低,经济发展水平低的时候,劳动力要素充足,资本要素稀缺,技术要素更稀缺。这个时候,这些劳动密集型特征突出的行业自然就能获得更好的发展。这就形成了一批劳动密集型产业,一些依赖劳动力土地成本的产业,比如纺织服装行业,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包括我们珠三角以前以出口加工为主的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这些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产品实际上是从其他国家转移过来的。就像纺织服装业最早是从欧洲开始兴起,然后转移到美国,再从美国转移到亚洲四小龙,再转移到台湾省,然后逐渐转移到中国,现在又转移到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在这个转移过程中,正是由于要素成本的变化,这个产业不得不寻找要素竞争力最强的地区。

改革开放初期,广东和珠三角地区,依托中国劳动力的低成本优势和中央政府的政策支持,可以说是这些产业发展的黄金机遇。我们的发展靠的是当时低廉的劳动力、土地和要素成本。那些过去有效的法律现在也会有效。当广东乃至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时候,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不复存在,土地资源越来越稀缺,成本越来越高,这些产业失去了竞争力,于是纷纷外迁。

转移后,珠三角会发展什么产业?不能说转让之后,我们这个地方就形成了一个空心化的区域,就没有未来的发展了。此时面临着一个非常严峻的主题,在要素成本上升、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如何通过产业结构升级实现经济持续增长。

经济发展

珠江三角洲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先行区。它的产业增长和它的结构特征实际上可以反映出中国产业结构变化的一些问题。据我们所知,珠江三角洲依靠其地理优势、良好的港口和与国际市场的联系建立的出口加工区在世界市场竞争中非常有竞争力,包括一些机电产品和传统出口产品。电子元器件增长很快,规模很大,在国际上有很强的竞争力,确实让人感觉很繁荣,很有活力,这也是广东经济能快速增长的重要原因。

这个时候,我们不能不看到这种趋势的增长,它的条件正在发生变化。劳动力成本上升,土地成本上升。这种成本增加后,原有竞争优势的基础不断被侵蚀。新的竞争力从何而来?如果没有竞争力,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很容易被淘汰。我们再看看最近东南亚一些国家,包括其他内陆地区的快速崛起,对珠三角的产业模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们做什么呢当我们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其实答案自然就摆在了我们面前,那就是改变它,实现产业升级。

产业升级可能有两个方向。第一个方向是在现有产业的基础上,向产业链的高端走。通过品牌的培育,技术研发的投入,技术竞争力的提升,我们会往这个方向走。比如广东省的汽车制造业,包括一些传统的出口产品和电子产品制造业,以前都是加工厂,我们赚的是一点辛苦钱。虽然我们两头在外,赚的钱比内地多,但其实很微薄。因为你只是产业链上最被动的一环,利润很微薄。现在环境变了,连微薄的利润都不能保证了。我们做什么呢不如借此机会跳出来,通过提升自己的R&D能力,提高对核心技术的掌控力,来抢夺产业链的高端利润。比如广东的电子制造业,比如中兴、华为就是非常成功的例子。他们已经提前看到了今天可能发生的变化,提前做好了战略储备,在研发和市场战略拓展上不断向产业链高端迈进。当你走到产业链的高端,自然会摆脱这个层次带来的束缚和瓶颈,也就意味着你会升华。

对于大部分产业链来说,有空间和资本真正去做电子制造中兴和华为这样的事情。为什么这么说?如果说当初进入出口加工环节是依靠低廉的人力成本,或者在有一定技术和资本的领域,我们只是做别人的加工车间。这个时候因为之前没有制造基地,没有市场基础,没有技术,只能做加工车间,跟着别人当学徒。但是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我们已经逐渐在这些领域打下了基础。我们的制造能力往往是全球最高的,是全球最大的制造基地。因此,我们在成本上具有比较优势,并能实现规模经济。

还有一点,我们积累了很好的制造技术,这为我们制造高端核心零部件的研发技术飞跃创造了条件。比如汽车行业,以前我们没有条件做研发,设计自己的车型和发动机,但是现在我们有很好的市场和足够的经济资源来支撑。和原来相比,我们长高了,长壮了,有可能收获研发的果实。

另一方面,整个全球产业转移的特点和产业组织形式的变化,也使得很多高端技术的研发壁垒下降。比如全球汽车行业,很多国外大公司都把R&D中心从整车上剥离出来,让R&D中心为自己和外界提供服务,无形中为我们的企业提供了机会。经过比较,R&D壁垒在下降,而我们跨越壁垒的能力在提高。这个时候,就是我们跨越技术壁垒,逐步完善的时候了。这种提升可以从根本上为我们升级产业结构,突破目前遇到的要素约束的根本途径。当然,还需要一段时间的努力。

石化工业的发展

从未来中国经济发展趋势来看,重化工业仍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发挥重要作用。因为我们要升级整个消费结构,实现经济增长,就必须在这个特定阶段把重化工业做好,把功课做完,所以重化工业要有一个充分的发展。具体到石化行业,毫无疑问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且不说化工产品作为原料满足社会各阶层需求的需求增长,就意味着成品油的需求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而增加,汽车使用越多,增长速度就超过经济增长速度,所以未来市场拓展空间很大。如果我们没有足够的生产能力来保证这样的需求,我们就必须进口。除了进口原油,可能还要进口成品油,对国外市场的依赖会很大。更重要的是,我把从原油到成品油的很多利润都给了别人。考虑到未来快速增长的需要,从国家石化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增加我国石化行业产能布局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

从布局上看,广州作为华南地区的经济枢纽和核心,服务的区域很大,而且过去几年在石化行业也形成了重要的集群条件,包括靠近沿海交通、海外石油、海外能源入境等。是一个在这方面条件比较便利的国家,而且离华南的终端市场比较近,是一个集散地。但是,在大规模发展广东石化工业的过程中,要注意另一个问题,就是广州目前的资源环境容量,因为发展初期受到一些制约,所以现阶段我们在重点发展重化工业和化学工业的时候,一定要尽可能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在环保和资源方面提高效率。不仅要建设一个产业,还要建设一个与当地资源环境完全协调的高技术、高水平的产业。比如现代化学工业,在很多高科技的支持下,可以是非常环保的产业,非常绿色的产业,也是可以做到的。而且的确,从广东地方经济的角度来看,这个行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然会是一个利润率很高的行业,所以对地方经济的发展也会有很大的贡献。作为未来中国石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我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

发展方向

对整个中国汽车的未来发展前景有很大的判断。一致的观点是,他们对中国汽车工业未来的长期增长前景充满信心。随着收入的增加,住房和交通问题的解决,6543.8+0.3亿人口进入汽车社会还需要很长时间。所以大家都看好汽车行业的长期增长。在这样的大市场背景下,中国也将面临新的市场机遇。随着中国汽车制造能力的提升和制造技术的不断升级,中国汽车出口已经为期不远。比如我们的制造规模很大的时候,批量上来以后,成本降低了,你的产品自然就有很好的竞争力。这是一个简单但重要的经济规律。效果很好。近两年,我们也看到了中国汽车及零部件出口的快速增长,尤其是零部件出口。我们的整车和零部件现在已经实现了,尤其是整车的过剩,这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件非常值得庆祝的事情。但这仅仅是开始。我们都预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汽车出口会变得像中国的家电出口一样普遍。这一天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