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策略的基本类型

低成本融资战略的目标不仅是筹集足够的资金,而且是使资金成本最小化。文/王玉峰资金成本是指企业在取得和使用资金时所付出的代价,包括筹资费用和资金占用费用。获得资金的成本主要是指发行债券和股票的成本,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借款的手续等。资金使用成本主要包括分红和利息。企业在投资决策过程中,应如何根据资金的使用期限、金额和成本选择最佳的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合理有效地筹集资金?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供业务同仁参考。1.以较低的单个资本成本,即单个资本成本,通过各种方式筹集资金的成本,包括银行贷款、债券、优先股、普通股和留存收益等各种单个资本成本。企业在筹集资金时,可以根据单项资金的成本率确定筹资方式。资金成本率=资金占用成本/(募集资金总额-融资成本)。即:K=D/P(1-F),其中K为资金成本率;d是资金占用费;p是筹集的资金总额;f为筹资率,即筹资费用占筹资总额的比率。在应用公式计算单个资金成本时,贷款和企业债券的成本要考虑扣税因素,即乘以“1-所得税率”。普通股和留存收益的资本成本比率还应考虑普通股年增长率的因素。例1:某企业发行400万元长期债券,融资利率为2%,债券利率为6%,所得税税率为33%。则长期债券的成本率为400×6%×(1-33%)/400×(1-2%)= 4.1%例2:某企业发行普通股的市价为300万元,融资利率为4%,第一年末利率为10。那么普通股的成本率为:[300×10%/300×(1-4%)]+5% = 15.4%当企业资不抵债时,普通股持有人的债权不仅排在债券持有人之后,而且次于优先股持有人,因此其投资风险最大。此外,随着经营状况的改善,其股份利率将逐年上升。因此,普通股的资本成本比率是最高的。二、资金综合成本最低企业从各种渠道、以各种方式筹集资金,必须计算资金的综合成本,也称加权平均资金成本。它以各种资金在总资金中所占的比重为权重,通过加权平均来确定各个单个资金的成本。公式为:Kw=∑KJWJ,其中Kw指综合资金成本;KJ指J型个人资本成本;WJ是指J型单个基金占总基金的比例(权重)。根据公式计算综合资金成本,选择综合资金成本最低的方案进行融资。计算方法如下:某企业需筹集长期资本4000万元,其中债券654.38+06万元,优先股200万元,普通股2000万元,留存收益200万元,其成本分别为7.7%(税后)、8.75%、654.38+08.6%、654.38+08.6%。试计算一下这个企业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第一步:计算各类资本的比例:债券占资金总额的比例W1j 1 = 1600/4000 =优先股占资金总额的40% w2j 2 = 200/4000 =普通股占资金总额的5% w3j 3 = 2000/4000 = 50%留存收益占资本总额的比例W4J4=200/4000企业融资必须达到最低的综合资本成本,同时将财务风险保持在适当的范围内,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这是最佳的资本结构。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合理确定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的比例,把握资本结构的最佳点?考虑到资本结构的复杂性,即使我们用公式计算出最优资本结构的值,这个值在实践中也很难被很多企业同时应用。比如在计算股票的资金成本时,我们需要估计每一年的预期分红,所以据此计算的综合资金成本并不是很准确,只能作为一个参考信息。企业可以通过对资本结构的定性分析来确定资本结构的最佳区间,将资本结构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1.根据企业的销售收入,销售收入稳定且有上升趋势的企业可以提高负债比例。因为企业的销售收入稳定可靠,利润有保障,现金流可以很好的预测和掌握。即使企业筹集了大量资金,由于资金周转顺畅,利润稳定,也能够支付到期本息,不会遇到较高的财务风险。相反,如果企业的销售收入有升有降,其现金回笼的时间和金额也是不稳定的,其负债的比例应该更低。企业销售收入的规模决定了其负债的临界点。债务临界点=销售收入×息税前利润/贷款年利率。如果企业债务融资规模超过这个临界点,不仅会陷入偿债困境,还会导致亏损和破产。2.根据企业财务管理的技术层面,长期负债大多以企业的固定资产作为借款的抵押,因此固定资产与长期负债的比率可以揭示企业债务管理的安全程度。通常情况下,固定资产与长期负债的比率为2∶1。3.根据所有者和经营者对资本结构的态度,如果所有者和经营者不愿意让企业的控制权落到别人手里,就应该尽量采用债务融资,而不是股权融资。相反,如果企业主和经营者不愿意承担财务风险,他们应该尽力降低债务资本比率。4.根据行业的竞争程度,如果企业所在行业竞争程度较低或具有垄断性,则销售收入和利润可能稳定增长,负债在其资本结构中的比例可能较高。相反,如果企业所在行业竞争激烈,企业利润趋于减少,则应考虑减少负债,以规避负债风险。从融资的定性分析可以总结出,如果企业是新建的或处于不稳定、低水平的发展阶段,为避免企业的偿债压力,应采用强调所有者权益的资本结构,包括内部融资、发行普通股和优先股来筹集资金。如果企业处于稳定发展阶段,可以通过发行企业债券或借款等债务融资方式,以债务资本结构为重点,充分利用财务杠杆的作用。四、充分利用表外融资表外融资是指企业的融资不直接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上,但其费用支出和经营成果反映在利润表上,如经营租赁融资、应收账款融资、委托代销、来料加工等。表外融资不涉及负债的增加,不支付融资费用和使用费,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表外融资可分为直接表外融资和间接表外融资:1。直接表外融资:资产的使用权转移给融资企业,但所有权仍留在原企业,不是融资企业资产负债表中反映的一种特殊形式的借款。对于融资企业来说,这种融资可以在不改变表内资本结构的情况下,帮助缓解资金短缺,扩大经营规模。常见的直接表外融资方式有租赁、代销、来料加工等。2.间接表外融资:用其他企业的负债置换本企业的负债,使企业资产负债表中的负债保持在合理的限度内。最常见的间接表外融资需要通过母子公司之间的关联交易进行。母公司可以将自己的负债转移给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子公司或关联公司,使各方的负债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除了以上两种表外融资,还可以通过应收票据贴现、出售有追索权的应收账款,将表外融资转为表外融资。从企业经营者的角度来看,表外融资通常可以带来更宽松的环境,增加企业经营者的可支配现金流,为其调整资本结构提供有效手段。五、盘活企业的记忆资产一般来说,企业运营中有两部分成本——显性运营成本和隐性资本成本。很多企业资金成本高的主要原因是经营过程中资源的极大浪费。目前,我国一些大中型企业一方面资金短缺,另一方面存在严重的资产闲置和低效运转。这些企业的特点是:大量应收账款占用大量资金成本,最终产生坏账;大量库存占用大量资金,带来资金成本高;很多固定资产与生产过程无关,处于闲置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盘活企业的记忆资产,即合理压缩原材料和中间半成品的库存,处理积压的产成品,积极收回拖欠的应收货款,通过合理调度和盘活企业内部的呆滞资金来加快资金周转次数,充分发挥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的作用,利用各种资金的时差和空间差,整体有效利用资金。采取降低单位产品能耗、出租出售闲置资产、经营出售专利技术、有偿出口经营、出售自主销售权等无形资产等措施,调整企业经济结构、改善企业管理等,盘活企业现有资产,实现结构优化,加速流动,实现闲置资产变现,让低效资产更有效率,无疑是企业成本最低的有效融资渠道。这种通过盘活企业记忆资产来融资的方式,体现了一个企业的经济实力。当企业面临良好的投资机会,外部融资约束苛刻时,不会因为自有资金充足而失去良好的投资机会。6.尽可能利用上下游资金。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利用上下游企业的预付款可以进一步降低资金成本。1.上游资金的使用:所有需要支付的费用,尽可能由上游供应商先行支付,以便一次周转后支付。这样,企业的自有投资或借入投资就会大大减少。2.下游资金利用:所有收入尽可能要求买方预付固定款项或提前收款。大量企业向上下游垫付资金,也是企业资金成本高的原因之一。我们在研究资金成本的时候,也要考虑这些隐性因素。一方面需要提高企业在供应链中的议价优势,另一方面也需要增强管理意识,更新观念,以达到节约资金成本的目的。七、合理纳税筹划的筹资方式不同,会形成纳税差异。根据税法的有关规定,贷款利息和债券利息可以作为财务费用在所得税前列支,冲减利润;但普通股的股利是所得税后支付的,股利分配应在企业纳税后进行。分红不存在费用扣除的问题,所以不能扣税。两者的不同导致了债务和权益资本对企业税收成本和企业价值的不同影响。负债企业的价值(V1)等于风险相同的无负债企业的价值(V0)加上因负债而减少税收而增加的价值(T0),即V1=V0+T0。企业因负债少缴所得税被称为税收的屏蔽效应。负债越多,税收的屏蔽作用越大,节税效果越明显,企业的增值越大。简而言之,企业税收筹划的最终目的是在不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的纳税,达到节约资金成本的目的。当企业的负债增加时,缴纳的税款减少,但企业的价值增加。是否可以认为当企业的所有资产都是由债务资本构成时,企业的价值是最大的?显然不是。企业负债增加,风险增加,负债成本也上升。因此,在筹资的税收筹划过程中,必须把降低税收成本和控制企业财务风险紧密结合起来,寻求企业最优负债,使税收成本最小化,建立股东财富最大化的公司资本结构。综上所述,不同的融资方式基于不同的法规和财务限制,导致不同的资金成本。企业在筹资活动中应谨慎选择各种融资方案。不同融资方式的成本和风险差异较大。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选择最合适的融资方式,确定融资规模、期限和还款方式,合理安排资本结构,尽可能规避融资风险,多渠道筹集资金,在成本最低、资产充分发挥效率的背景下,实现资产收益率的上升。这样才能扬长避短,分散风险,以最低的筹资成本达到最佳的筹资效果,最终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