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与中国传统文人的关系
文人似乎与酒更有缘分。第一,文人嗜酒。酒能激发灵感,激活形象思维;酒后写诗,有一句话很美。喝酒本身往往会成为创作素材。
一本中国文学史,几乎所有的书页都散发着酒的芬芳。中国文人的杰出代表李白和杜甫都是终身酗酒者。李白自称“酒仙”,杜甫因一句“色厉内荏,嗜酒如命”的话,被郭沫若先生封为“酒业大王”。
总的来说,中国文人喝好酒有三个原因。第一,由于文人以自己的眼光和朴素的思维方式关注世界,必然会有千千万万个他们不愿看到的现实。他们只是借酒浇愁,来冲淡这种美好的愿望与现实的反差所带来的不平衡;
二是现实造成的。比如竹林七贤嵇康、阮籍,他们都不是刘玲那样的狂生。因为受迫害,他们不得不终日与酒为伴,以保护自己,减轻清醒时的痛苦。
第三,文化圈积累的酒情结,使得文人以酒为亲,将酒纳入文化,成为创作的一部分。
酒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酒文化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酒是人类最古老的食物之一,它的历史几乎是从人类文化史开始的。自酒出现以来,作为一种物质文化,酒的形式多种多样,其发展历程与经济发展史是同步的。而且酒不仅仅是一种食物,还有精神文化价值。
作为一种精神文化,它体现在社会政治生活、文学艺术,乃至人们的生活态度、审美情趣等诸多方面。从这个意义上说,喝酒不仅仅是喝酒,更是喝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