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低端国产手机怎么玩?
今年第一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六年来首次下降。对于中国制造商来说,如果他们想保持快速增长,就必须从海外市场寻求新的机会。华为、小米、联想、中兴、魅族、OPPO、酷派,几乎所有的一线国产厂商都在积极寻求海外空间,而印度、巴西等新兴市场成为竞争热点。
进军美国很难。
美国是高端市场,运营商渠道占绝对优势。根据目前能查到的市场调研机构CIRP最新渠道数据(去年第四季度),美国运营商渠道占智能手机总销量的55%,苹果自有渠道占13%;其他公开渠道中,百思买和亚马逊分别占12%和7%。运营商渠道分为合约机(后付费)和非合约机(前付费)两种模式。
由于运营商提供的高额补贴,消费者可以买到原本售价649美元的苹果和三星旗舰机,两年合约价仅为199美元。正因为如此,根据comScore今年5月的数据,苹果iPhone在美国的市场份额高达43.5%,远远超过他们在其他市场的份额,而且还在上升,比去年同期增长了两个百分点。不过,三星的市场份额仍然稳定在28%,没有出现中国市场的大幅下滑。
与前两位相比,排名第三的LG市场份额只有8%左右。曾经的两大巨头摩托罗拉和HTC近年来不断萎缩,目前的市场份额徘徊在5%和3.5%。四年前,HTC也以20%的份额高居美国市场榜首。这两年,LG迅速超越摩托和HTC成为市场第三名,苹果的份额增长主要来自摩托和HTC的市场萎缩。
虽然国产手机都在寻求抱团出海,但大部分厂商都是以东南亚、东欧、南美、非洲等新兴市场为主,很少涉及北美和西欧两大发达市场。有几大问题:市场定位、渠道销售、专利问题。其中,专利问题最为关键。虽然国内厂商具有性价比的竞争优势,但除了华为和中兴,其他厂商整体专利积累相对较弱,容易成为发达市场专利诉讼的猎物。
统计显示,美国“专利流氓”发起的专利诉讼数量正在增加。这些“专利流氓”手握通过收购等手段获得的专利,却没有专利相关业务,靠专利诉讼索赔和授权获利。专利积累薄弱的公司很容易成为他们的目标,就连几年前如日中天的HTC也不例外。
中兴以渠道取胜。
正因为如此,真正在美国市场销售智能手机的国产厂商只有中兴、华为、酷派和小规模销售。此外,联想收购美国老牌厂商摩托罗拉后,联想品牌的手机不再需要进入竞争激烈的美国市场,摩托车在美国仍有很大的影响力和市场规模。(本文提到的国内厂商仅限于中国大陆,不包括中国台湾省的华硕和HTC。)
但这四家厂商中,真正有规模效应的只有中兴。中兴也是唯一一家与美国所有主流运营商和小区域运营商都有合作的中国厂商,同时在亚马逊、易贝、新蛋等电商渠道也有销售。得益于运营商和公开渠道的双管齐下,中兴成为美国市场表现最好的中国厂商,出货量和市场影响力远超国内其他厂商。
美国成为中兴通讯表现最好的海外市场,去年占中兴通讯整体营收的65,438+00%。随着美国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中兴去年美国智能手机出货量增长50%,成为美国市场增长最快的制造商,去年底在线用户达到2000万。IDC数据显示,中兴今年第一季度已经成为美国预付费手机市场第二大厂商,运营商市场份额排名第四(与comScore数据不同)。
本周,中兴美国公司将在纽约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其在美国市场的新战略产品。据中兴终端CEO曾学忠介绍,中兴终端去年在北美建立了第六个终端R&D中心,并引入了黑莓之前的R&D人员,有望大幅提升其R&D能力和全球布局实力。
根据中兴美国的计划,他们计划今年继续增加20%的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2000万部。中兴美国CEO程立新因此提出了三年内成为美国第三大智能手机制造商的目标。如果这一目标得以实现,中兴将成为美国市场真正的主流智能手机制造商。
华为的成长见证了海斯。
相比之下,华为手机在美国的发展有些坎坷。三年前,华为通过与美国小运营商合作预付费手机,一度占据美国市场3%的份额。但随着美国运营商的整合,华为原来的小运营商被主流运营商收购,导致华为失去大量订单,不得不重新调整战略。
与此同时,华为终端全球战略也在进行重大调整。华为为了提高整个产品的定位,大幅砍掉了低端机型,所以没有继续与运营商合作在美国市场推出预付费手机,而是选择走公开渠道推广品牌机的道路。然而,华为在美国市场长期遭受政府机构的非贸易壁垒,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与运营商的合作前景。
去年,华为在美国建立了电子商务公司官网,建立了完全本地化的客服和售后网络,为未来的长期增长奠定了基础。
今年,华为继续与亚马逊、百思买和Fry's等线上线下零售商达成合作,进一步扩大了公开市场的销售渠道。华为终端美国区总裁徐志强表示,华为相信随着美国运营商补贴的逐步减少,更多的消费者会因为价格因素而转向公开市场上的裸机。
然而,华为未来在美国增长的关键在于海思芯片。由于华为自己的海思芯片没有经过美国认证,华为在美国上市的机型都是国内上市几个月后推出的低端高通版本,包括P系列、Mate系列、荣耀系列在内的大部分华为全球渠道智能手机都没有进入美国,严重影响了华为手机在美国的竞争力。
去年,华为在美国仅推出了一款Mate 2机型,实现了200多万台的销量。今年,在高通推出了P8芯片的低配版本,并计划在今年下半年推出其他型号。徐志强还提出了五年内进入美国前三的长远计划,改变华为在美国上市的机型严重落后于全球市场的现状。这可能预示着海思芯片将很快进入美国市场。
冷+小规模
除了中兴和华为两大国产巨头,酷派进入美国市场已经四年了。酷派美国在定制机方面主要与小区域运营商合作,产品以低端机型为主,主要面向美国低收入群体和从功能手机转向智能手机的用户。五款的价格从40美元到150美元不等。据酷派美国预计,今年的出货量有望增长50%,达到百万级别。
一加主要通过官网向美国安卓玩家小范围销售一加手机,大部分时间处于限购状态。虽然一加手机在美国的销量只有几十万,但考虑到一加在美国长期处于限购状态,一加也只发布了一款产品,整体销量也在200万以下;其实美国已经是最抢眼的海外市场了。
更重要的是,凭借此前与Android第三方ROM提供商CM的合作,名不见经传的创业公司一加成功打开了美国市场,以低定价、高参数、好的设计做工赢得了众多Android玩家的青睐,以及美国主流媒体的高调报道。
第二代产品将于本月底发布,海外版也将改用自家的ROM oxygen OS。CM曾经在美国市场为一加带来了品牌知名度,但今年没有了CM的光环,一加手机去年能否在美国获得知名度甚至进一步的销量,将成为检验一加真正R&D实力的试金石。
专利和品牌问题
由于专利问题,小米、魅族、OPPO等在国内发展迅速的有实力的厂商都不在美国销售,短期内也没有在美国上市的计划。另外,它们能在美国销售,或许更大的原因是它们只在官网小范围在线销售。销量太小,专利诉讼价值不大。如果一加在美国的销量达到一定规模,毫无疑问会受到专利诉讼。
事实上,中兴、华为、酷派都在美国遭遇过专利诉讼。但这三家国内厂商都有很强的专利积累,有足够的实力应对专利诉讼。例如,中兴通讯已经连续三次击败了三家专利公司发起的专利诉讼,为其后续业务的顺利进行铺平了道路。华为和中兴去年在全球专利申请量排名第一和第三。
品牌也是中国制造商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挑战。为了提升品牌形象和定位,中兴通讯在所有与运营商合作的手机上都打上了中兴标志,并与三支NBA球队签署了广告合作,其中包括今年的NBA冠军金州勇士队。而华为则直接砍掉了运营商定制机的手机业务,专注于通过公开渠道销售品牌机。但由于华为在美国的手机业务尚未全面展开,暂时没有品牌推广和赞助活动。
但同样不可否认的是,目前中兴和华为在美国销售的智能手机都还停留在裸机价格在250美元以下的低端机型,产品定位在平价溢价。由于市场定位或产品策略问题,中兴和华为在中国销售的中高端机型从未进入美国市场。
中兴、华为等国产厂商要摆脱中国智能手机“低端便宜货”的标签,真正挑战苹果、三星、LG等主流厂商在高端市场的地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这两家拥有强大专利实力的国内厂商,也是最有可能在美国进入主流的中国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