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面包与汤臣倍健的比较

8月5日,汤臣倍健发布2021半年报,正产出如虎添翼:总营收达465438+9800万元,同比增长34.32%;净利润达到1371亿元,同比增长42.55%。

汤臣倍健被誉为“a股保健品第一股”,至今仍是国内资本市场上唯一一家以保健品和膳食补充剂为核心业务的企业。2020年疫情期间,汤臣倍健业务稳步增长,净利润甚至增长了5倍,引起了业界的关注。

相对于近期榨菜、酵母、面包等一系列消费品行业的股票低迷,汤臣倍健绝对厉害。但是,对于目前的汤臣倍健来说,不解决R&D的短板问题,很难真正强大起来。

疫情影响保健品进口

国产品牌反而卖得好。

汤臣倍健成立近30年,主要品牌有汤臣倍健、健力多、维生素LSG。

2021上半年,主品牌“汤臣倍健”实现营收25.63亿元,同比增长40.69%;“健力多”盈利8.5亿元,同比增长29.25%;LSG品牌实现收入4.22亿元,同比增长8%。

膳食补充剂等保健食品一般被视为消费品。今年上半年,各消费品企业的业绩其实并不出色。涪陵榨菜收入同比增长12.46%,但净利润下降6.97%。李涛面包营收同比增长7.32%,净利润同比下降11.57%。相比之下,汤臣倍健的表现格外亮眼。

2020年疫情,汤臣倍健业绩不降反升。所以汤臣倍健今年上半年的业绩是扎实的,不是先抑后扬。

半年报显示,汤臣倍健大力发展网络销售。2021上半年公司线上销售毛利率为69.29%,高于线下销售67.27%,线上运营成本较同期下降20.22%。

汤臣倍健能取得这样的业绩增长,可能是因为疫情下进口保健品销售萎缩。

虽然港股上市的国际控股和a股的金达威尚未披露半年报,但疫情对通关的影响,必然会对Swisse系列品牌和“长生不老药”NMN的进口和销售产生影响。

2021第一季度,瑞士品牌商健和集团公布的数据显示,瑞士中国市场收入同比下降10.8%。哈药控股的美国保健品品牌GNC,目前仍处于破产重整阶段。今年6月,哈药股份还向GNC注资2000万美元,保留GNC中国业务65%的权益。汤臣倍健自有的LSG品牌销售情况并不乐观。

此外,中国海关今年4月出台新规,要求从明年起,进口保健品的中文标签必须印在包装上。这个政策也会相对限制“进口保健品热潮”。

在这样的背景下,汤臣倍健得以越做越大。

分散到游戏中的牛群

汤臣倍健真的是金矿?

纵观汤臣倍健半年报限售股的变化,股东中有一个非常耀眼的名字:孙会刚。

作为投资圈的“顶级牛散”,孙惠刚曾因投资中国CRRC而一举成名。2015,在合并消息满天飞的节点,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的股价开始暴涨。当时孙会刚持有中国北车5426.38万股,当时市值近654.38+0.768亿元。

后来,布局万华化工的孙会刚再次成为散户投资的学习对象。2021 1 7、万华化工公布2020年年报,净利润近百亿,远超市场预期。消息一出,万华化工强势涨停。孙惠刚恰好是万华化工的第二大流通股股东。在万人的惊呼中,孙会刚又发财了。

孙惠刚的投资履历为牛三参与定增提供了实证参考,被视为股市中的“伯乐”个体户。

今年5月,孙会刚以654.38+0.2亿增持汤臣倍健45,804,38+0.5万股。汤臣倍健5月10日公布的定增结果显示,认购人数为13人,其中只有孙会刚为个人,其余均为机构。而且孙会刚一个人就吃了38.4%的定增股。这些定增股份将于今年6月165438+10月19日解禁。

截至半年报发布,孙会刚个人持有汤臣倍健4976,438+00,000股,持股比例为2.93%,在汤臣倍健股东中排名第四。其妻子叶世平以7095438+0,000股位列前十大流通股东第九位。

这样,孙野家族持有汤臣倍健5686.8+0.2万股。以16年8月30.73元收盘价计算,孙野夫妇身家超过17亿元,年内涨幅近30%。即使以22.55元的定价,“牛三”也已经浮盈近4亿元。

汤臣倍健真的是金矿?

就公司整体运营成本而言,“重销售轻研发”仍然是汤臣倍健目前发展的主线。2021上半年,汤臣倍健销售费用达9.74亿元,同比增长82.84%,研发费用仅为5023.27万元,同比增长7.96%。

与庞大的销售费用相比,汤臣倍健的R&D投资就像西瓜子对于整个瓜一样微不足道。这也是医疗保健行业的通病,就是R&D是短板,产品本身的技术壁垒不高。

然而,单看营收,保健品圈的疑问再次出现:谁能挑战汤臣倍健?很多年过去了,这个问题依然没有答案。

内容来源:健之IPO

(来源:中外网财经财富第20265438号+0-08-17 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