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灯的原理是什么?荧光灯和节能灯呢?

工作原理是一样的:电流通过灯丝(钨丝,熔点在3000℃以上)时产生热量,螺旋灯丝不断聚集热量,使灯丝温度达到2000℃以上。当灯丝处于白炽状态时,它会发出像烧红的铁一样的光。

灯丝的温度越高,发出的光就越亮。因此被称为白炽灯。从能量转换的角度来看,电灯发光时,会有大量的电能转化为热能,只有极小一部分能转化为有用的光能。

电灯发出的光是全色光,但每种颜色光的比例是由发光物质(钨)和温度决定的。比例的不平衡导致光线的颜色偏差,所以物体的颜色在白炽灯下不够真实。

扩展数据:

最早实用的电灯是白炽灯,但是在白炽灯诞生之前,一个英国人汉弗莱·大卫用2000块电池和两根碳棒做了一个弧光灯,但是这种弧光灯太亮,产生的热量太多,不耐用,所以不能在一般的地方使用。

1854年,移民美国的德国钟表匠亨利·高博特(Henry Gaubert)在真空玻璃瓶中用碳化竹丝制成了第一盏实用的电灯,持续了400个小时,但他没有及时申请专利。

1860年,英国人约瑟夫·斯旺也制作了碳丝电灯,但他未能获得良好的真空环境使碳丝长时间工作。直到1878年,英国的真空技术发展到了要求的水平,他才发明了真空下用碳丝供电的灯泡,并获得了英国专利。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电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