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邦精密登陆创业板已正式提上日程,碳纳米管在锂电池领域的渗透率激增。

IPO首发申请成功过会后,佳邦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佳邦科技)已正式提上日程。

佳邦科技成立于2007年,注册资本5409.28万元,是一家精密功能件和结构件的定制制造商,可为客户提供包括产品设计开发、选材验证、模具设计、试制、测试和量产等一系列服务。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一体机、智能家居、3D打印、无人机等消费电子产品领域。同时,公司还向新材料领域延伸,开发出在力学和导电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的碳纳米管产品,主要应用于锂电池领域。

优异的性能,碳纳米管在锂电池领域的渗透率激增。

碳纳米管(CNTs)又称巴基管,是由单层或多层石墨烯层围绕中心轴以一定螺旋角卷曲而成的一维量子材料,一般分为单壁碳纳米管和多壁碳纳米管。

碳纳米管具有优异的机械、电子、热等性能,例如,其抗拉强度比钢高100倍,其导电性明显优于石墨烯、炭黑等材料,其室温热导率是金刚石的两倍,还具有耐酸性和耐碱性。碳纳米管作为一种新材料,在锂电池领域主要用作新型导电剂,提高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

在动力锂电池领域,碳纳米管导电剂性能优异,渗透性不断增强,有望逐步取代炭黑成为动力锂电池的主流导电剂。全球市场方面,2019年,动力锂电池用碳纳米管导电浆料全球市场产值已达654380.3亿元,同比增长47.73%。预计到2023年,动力锂电池用碳纳米管导电浆料全球市场产值将超过47.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8.55%。在国内市场,2019年中国动力锂电池用碳纳米管导电浆料市场产值达到121亿元,占全球市场产值的93.08%,同比增长42.35%。预计2023年我国动力锂电池用碳纳米管导电浆料市场产值将达到34亿元。

在数字电池领域,随着高端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无人机等终端设备对数字电池性能要求的提高,碳纳米管导电剂的渗透性有望持续增长。2014年中国数码电池领域碳纳米管导电剂的渗透率为11.50%,之后逐年上升。预计到2023年,渗透率有望达到31.90%。

此外,碳纳米管还与精密功能零件的业务密切相关。在精密功能产品中,通常会用到很多散热、导电、吸波、屏蔽材料,这些材料可以利用包括碳纳米管在内的新型纳米碳材料的高导电性和导热性。

随着移动便携生活的需求、储能电站和5G通信基站的布局、新能源汽车的逐步普及,各类电池的需求快速增长,相应带动了电池基础成分之一的碳纳米管等导电剂市场的蓬勃发展,碳纳米管在导电剂中所占比例的增加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国信证券分析师王玮琦预计,2022年全球碳纳米管浆料总需求为158万吨,市场空间为70亿元。2025年,全球碳纳米管浆料总需求将达到59万吨,市场空间224亿元,2022-2025年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47%。

佳邦科技在碳纳米管业务上发力,已初见成效。

2065438+2008年8月,佳邦科技成立瑞泰新材料,引入新材料开发团队。计划充分发挥石墨烯和碳纳米管材料的导热性能,开发功能组件上游新材料导热薄膜产品,用于终端消费电子产品的导热散热组件。杰邦科技在研发过程中发现,含有碳纳米管的导电浆料产品可以在新能源锂电池产业链中发挥关键作用,市场空间很大。

此外,佳邦科技的精密功能件和结构件业务一直计划进入汽车产业链,并于2018年7月获得汽车生产供应链IATF16949认证。公司通过碳纳米管导电浆料业务进入新能源汽车行业供应链,进一步开拓新市场和新客户。因此,未来佳邦科技在发展精密功能件和结构件的同时,还将重点发展碳纳米管导电浆料产品,实现业务多元化,改善公司收入结构。

截至2022年4月,公司已获得高固体分水性碳纳米管导电浆料制备装置、油基碳纳米管导电浆料水分测试装置等8项实用新型专利,7项发明专利正在申请中。

同时,经过一年多的研发,佳邦科技已经完成了六类碳纳米管导电浆料的批量生产和供应,并不断向锂电池领域的主要客户推出,陆续获得了行业主要客户的合格供应商认证。

在消费和储能用锂电池领域,佳邦科技现已成为彭辉能源、久森能源、拓邦新能源的合格供应商,并实现供货;亿纬锂能和珠海冠宇也即将由公司供货。在动力锂电池领域,公司现已成为tafel和多氟多的合格供应商,并实现供货;此外,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已开始下小订单;比亚迪已完成相关项目的中试;亿纬锂能也得到了工厂的认可。

2020年至2021年,佳邦科技碳纳米管业务销售金额从562.42万元增长至2025.76万元,同比增长3606438+09%。

未来,佳邦科技还将以本次募资为契机,加快募投项目建设,不断拓展产品应用领域,开拓新市场和新终端品牌,加强与知名终端品牌厂商的深度合作;同时,加强与现有制造服务商和组件厂商的合作,通过现有制造服务商和组件厂商进入新的终端品牌供应链,加快碳纳米管业务发展,全面降低客户集中度和品牌集中度。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实时财经新闻,请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