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邮电大学自动化学院专业介绍(硕士)

本课题是信息产业部和重庆市重点课题。拥有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等良好的科研平台,与高丽大学共建的“中韩(重庆)泛在网络应用技术研究中心”获得韩国政府科研经费的持续支持,选派优秀学生免费赴韩留学;与世界500强企业思科公司共建“绿色技术联合R&D中心”,与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共建“工业通信技术R&D中心”。

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智能控制系统及其应用、网络化控制理论与技术、汽车电子控制系统开发技术。近年来承担国家“863”重大专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重点项目30余项,研究成果处于世界前列。参与制定的“EPA标准”成为我国工业自动化领域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现场总线国际标准;工业无线标准“WIA-PA”作为核心成员,已经成为国际工业无线领域的三大注入标准之一。作为国际工业无线标准ISA 100的投票成员和ISA WCI工作组成员,承担了ISA 100.110a协议栈的开发和ISA 100标准的测试验证工作。

本专业主要学位和专业课程有:线性系统理论、智能控制理论与技术、最优化理论与最优控制、非线性控制理论与技术、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模式识别理论与技术、嵌入式系统及其应用。本学科是重庆市重点学科。拥有两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两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与高丽大学共建的“中韩(重庆)传感网研究中心”得到韩国政府科研经费的持续支持,并选派优秀学生免费赴韩留学。与英国埃塞克斯大学、德国汉堡大学等* * *共建“中欧智能系统与机器人联合实验室”,与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共建“物联网技术联合R&D中心”。

该学科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汽车电子与嵌入式系统、智能传感技术与测控装置、传感器网络与智能测控系统。近年来承担国家“863”重大专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省部级重点项目近30项,部分研究成果处于世界前列,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10项。其中工业无线、传感器网络、物联网技术研究处于世界前沿,标准制定与国际同步。

本专业主要学位和专业课程有:智能控制理论与技术、最优化理论与最优控制、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模式识别理论与技术、嵌入式系统及其应用、SoC与FPGA技术及其应用。本学科拥有两个省级重点实验室、一个系统科学研究中心等良好的研究平台,并与韩国高校互派学生。

该学科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复杂系统理论与方法、混沌系统理论与控制、基于RFID的* * *共享物流信息系统等。近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部级基础研究项目20余项,在《混沌、孤立子和分形》、《国际分岔与混沌杂志》等国外重要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80篇,被SCI/EI检索论文60篇。SCI中引用100余次,获重庆市自然科学奖3项。其中“智能系统分析与控制关键问题研究”获重庆市自然科学二等奖。

本专业主要学位和课程有:大系统控制理论、非线性控制理论与技术、智能控制理论与技术、最优化理论与最优控制、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模式识别理论与技术等。该学科拥有两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两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与韩国大学共建的“中韩(重庆)嵌入式软件与系统R&D中心”得到韩国政府科研经费的持续支持,并选派优秀学生免费赴韩留学。与英国埃塞克斯大学、德国汉堡大学、瑞士联邦理工学院等建立了“中欧智能系统与机器人联合实验室”。与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联合进行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

该学科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机电系统控制与汽车电子技术、智能系统与机器人、检测技术与智能传感器。近年来获得国家项目8项、省部级项目20余项资助,其中与长安集团联合申请的“汽车电子控制器嵌入式软件平台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资助总额达2亿元。* * *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8项,发表学术论文170余篇(SCI/EI/ISTP检索70余篇),申请或获得发明专利12项。

本专业主要学位和专业课程有:智能控制理论与技术、最优化理论与最优控制、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机电系统控制理论与应用、嵌入式系统与应用、智能传感器技术等。依托重庆大学汽车电子与嵌入式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智能仪表与控制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部级科研基地、工业通信技术R&D中心、四联-cyit联合R&D中心等产学研基地,充分利用CANOE、MC现场总线工具包、EMC测试系统、高低温交变测试系统等工程设计和产品测试平台,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向包括:

1.控制系统: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工业无线测控系统和传感器网络。

2.智能仪器:智能变送器、生物检测仪器、医疗仪器、智能传感器等。

3.汽车电子:汽车ECU测试与校准工具、汽车ABS电子控制单元、汽车车身电子控制模块、重气发动机控制器、汽车仪表组等。

本学科主要学位和专业课程有:智能控制理论与技术、智能传感器技术、机电系统控制理论与应用、MEMS技术与应用、多总线集成控制系统设计与应用、工业无线与传感器网络、电子产品制造。本学科是重庆市中小企业信息化专家组组长单位,重庆市经委企业信息化专家组副组长单位。建立了重庆大学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重点实验室、重庆邮电大学企业信息化研究院、重庆邮电大学物流技术研究院等科研基地。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的主要方向包括:

1.系统论及其在物流中的应用:①以物流系统为对象,运用系统论和最优化理论的方法,建立物流系统的仿真模型,根据工期、成本等指标,优化物流配送系统的方法和技术,提出准确、及时、高效、低成本的物流系统优化方案,并在技术上实现;(2)制定基于RFID的汽车生产线物流管理相关标准,建立RFID技术研发和测试平台,建设基于RFID的* * *享物流信息业务处理平台。

2.企业信息技术:主要包括ERP系统、商业智能(BI)分析、综合信息系统、分布式应用软件系统、信息安全等。

本学科主要学位和专业课程有:运筹学、系统工程、现代工业工程、企业资源计划、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企业资源与管理、工程管理概论、仪器科学与技术概论、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