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黄海大学有几个校区?哪个校区最好,介绍哪些校区?

一、青岛黄海学院有几个校区?青岛黄海学院只有一个校区。

山东谢赫大学有几个校区?哪个校区介绍最好?

山东现代大学有几个校区?哪个校区最好,各校区介绍?

青岛黄海大学有几个校区?哪个校区最好,介绍哪些校区?

青岛恒星科技学院有几个校区?哪个校区最好,介绍哪些校区?

2.青岛黄海大学哪个校区最好,各校区介绍。

青岛黄海学院地址:青岛市黄岛区凌海路1145号

三。青岛黄海学院简介

青岛黄海学院,创建于1996,是教育部批准的具有学士学位授予资格的普通本科院校。学校现有12个教学单元,包括国际商学院、智能制造学院、建筑工程学院、艺术学院、学前教育学院、护理与健康学院、大数据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学院、国学院、继续教育中心、大学体育系。本科专业36个,专科专业30个,涵盖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教育学、艺术学、理学、文学。学校占地1.582亩,建筑面积64.8万平方米。目前,全日制在校生2.3万余人,教职工1.5万余人,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654.38+0.35亿元。24年来,为社会培养了654.38+0.4万多名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党建引领健康发展。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学校党委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党建促发展的理念,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三严三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2016介绍省内民办高校党建培训班经验;2018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成为山东省第一所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民办高校,首批被授予山东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民办高校,山东省第一个示范性思政教学部。艺术学院教师党支部获评“全国示范党建工作支部”,智能制造学院党总支获评“山东党建工作标杆科室”,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支部获评“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山东省示范党建工作支部”、“山东省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

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特色教育

学校位于国家级新区青岛西海岸新区的核心地理位置,交通便利,依山傍海,气候宜人,适合学习生活。学校坚持“知行合一”的校训,遵循“唯德才体,唯完美”的校风,践行“博学、慎思、明辨、恒心”的学风,紧紧围绕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实施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的发展战略,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谐发展、创新发展之路。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先,精心打造学生品德能力培养特色平台,依托大学国学院、孔子学院、雷锋纪念馆、博物馆、大学生就业创业孵化基地、工程训练中心等平台,着力打造优秀传统文化、红色历史文化、精品工匠文化、实践创新文化,形成“四化融合”的协同育人特色。

硬件齐全,实用教育

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654.38+0.29亿余元,纸质图书654.38+0.47万册,电子图书64万册,中外文期刊830种。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有多功能体育馆、学生活动中心、标准塑胶运动场、足球场、荷兰球场、篮球场、排球场、网球场、室内乒乓球馆。馆内设有中国馆、汉画像砖馆、古陶瓷文化馆、奇石观赏石馆、航空馆等主题馆。现有藏品8000余件,包括书房、明清字画、古籍、陶瓷、青铜器、汉代画像砖、竹木牙雕等。学校有两个人工湖,被誉为杭州的“小西湖”。春天樱花,夏天杨柳,秋天桂花香,冬天诗意,校园四季如画。

学校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应用技能和创新素质的培养。设有智能制造学院、建筑与工程学院、财经学院、国际商学院、艺术学院、护理与健康学院、学前教育学院、公* * *实验教学中心等8个实验教学中心。目前,学校共有实验场地174个,实验室总面积25000多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近12000台套。学校实验室覆盖现有所有专业,覆盖率100%。

学校建有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的实训中心,包括数控技术、机械加工、汽车维修、电子电工、焊接技术、钳工技术等6个实训基地。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24个,每年可接纳学生3000余人,满足学生实践教学需求。学校实习实训基地是青岛市首批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作为2015 11全国职业院校标准化管理推进会暨集团办学现场交流会观摩现场。

优秀的教师和卓越的科研

学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适应多样化的办学需求,坚持内部培养与外部引进相结合,学校、学校、企业一体化发展的工作思路,重视师德师风建设,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建设了一支能够基本满足培养应用型人才需要的多元化、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299人,其中博士、硕士占83.16%,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占38.82%。现有专任教师30余人,包括省级教学名师、省级优秀教师、齐鲁首席技师、入选山东省首批科普专家人才库的教师、青岛市教学名师、突出贡献技师等。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得者、国家教学成果奖获得者、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10人。双聘教师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外籍院士2人,*1人,泰山学者、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人才、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省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6人。近三年来,教师在各类教学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和省级奖项300余项。

近年来,学校获得国家级众创空间1个,省级实训基地1个,省级教学成果奖12个,省级精品课程18个,省级教改项目14个,主编教材和出版专著61部。学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12项,厅级项目94项,与企业签订横向项目14项,教师发表论文14,665,438+0篇,其中国内核心期刊收录论文120篇,国际三大检索。获得省级科研成果奖12项,实用新型和发明专利70项,十三五省级高校科研创新平台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