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为何登陆科技创新板?

吉利的IPO将是中国汽车企业科技创新板的第一股。科技创新板,顾名思义,促进科技创新。目前,中国股票市场的灵活性和受欢迎程度远远高于a股主板市场。吉利作为传统汽车企业,凭借哪些科技成果,在汽车企业中率先登陆科技创新板。

燕文汽车公司给王硕奇开车。

相比刚刚登陆纽交所的李和Xpeng Motors,吉利的IPO似乎对汽车行业的影响并不大。

中国a股市场共有28家汽车制造商。事实上,似乎不缺乏另一个车辆制造商。

但是人们忘了问,吉利为什么要登陆科技创新板?不是a股主板?

昨天美股科技股迎来大跌,包括苹果、特斯拉在内的科技公司损失惨重。今天a股的表现也随着美股走出了一波下跌,但有所不同。投资者保持相当冷静和克制。截至收盘,上证综指仅下跌0.87%,电力、半导体等科技板块也实现增长。

中美股市的变化,让中美在科技领域的竞争在资本市场感受到此起彼伏。

9月1日,上交所官网显示,吉利汽车科技创新板IPO状态变更为“已受理”,这意味着吉利可能于近期上市,也意味着吉利这家市值超千亿港元的港股车企将成为首家登陆科技创新板的整车企业。

吉利汽车作为民营整车企业登陆a股科创板,意义重大。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可以说是一家传统汽车企业终于成功从制造业转型为科技公司。

这可以算是一个标志。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科创板对融资项目的主业有要求,不是所有有前景的项目都能登陆科创板。

根据吉利发布的招股说明书,吉利汽车本次回归a股的初始发行股数不超过65,438+0,7365,438+0,666,448股,占发行总股数的比例不超过65,438+05.00%。

此次吉利汽车拟融资200亿元,用于新车产品研发项目、前瞻性技术研发项目、产业收购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的建设投资。

目前在a股和港股市场上市的有长城汽车、广汽集团、比亚迪。

吉利在哪些方面有资格登陆科技创新板?

吉利的现状

目前吉利汽车在港股的市值高达6543.8+0200亿港元。吉利汽车已经连续三年成为自主品牌销量第一的企业,今年6-5月市场份额为6.9%。

根据天眼查的数据,吉利汽车拥有56家控股子公司和7家参股公司。其中,境内控股子公司46家,境外控股子公司10家。

上述56家控股子公司中,* * *拥有5家一级子公司,8家二级子公司,22家三级子公司,265,438+0家四级子公司。

根据其招股书公布的财务数据,2017年至2019年及2020年上半年,吉利汽车分别实现营收935.53亿元、107335万元、98139万元、376538+0.2038+。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54.38+00.493亿元、654.38+02.463亿元、82.15亿元和23.010亿元。

相比之下,今年上半年,整车上市的一汽李霞、众泰汽车、力帆汽车先后被“*ST”,因债务爆炸存在退市风险。

对比品牌在中国汽车市场的生存状况,可以说是两个世界的情况。

从销量数据来看,吉利汽车6-6月总销量为530446辆,行业第四,中国品牌第一。

品牌自推出以来,销量已突破30万辆,成为国内高端汽车品牌的一面旗帜。

今年也是受疫情影响严重,但从4月份开始,销量正增长。5月和6月同比增长20%和21%,复苏态势良好。

不过,虽然吉利恢复良好,仍居国产品牌首位,但其2306543.8+亿元的利润与去年同期相比仍大幅下降。此时进入资本市场融资,可以补充汽车产业转型高投入时期的现金流,保证R&D资金投入不会减少。

吉利定位于科技创新板。

不过话说回来,以吉利的规模和经营状况,正常登陆a股主板是没有问题的。为什么选择科技创新板这种规模比较小的上市公司?

有必要对科技创新板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科技创新板于2019年正式推出,是我国推进科技创新的战略举措,也是我国适应科技企业增量资本改革的重要举措,对应的是美国的纳斯达克。

科技创新板选择的企业有明确的要求:

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经济主战场、国家重大需求,主要服务于符合国家战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市场认可度高的科技创新企业。

从市场功能来看,科创板主要实现资本市场与科技创新更深层次的融合。

其特点是不限制首次公开发行的定价,还允许企业采用双重所有权结构。

科技创新板前五个交易日价格没有涨停,后来是20%。采用T+1的交易机制,但增加了盘后固定价格交易。

财经传媒数据显示,今年以来,科技创新板上市公司股价平均上涨107.87%。其中,上海硅业(688126)累计涨幅最高,涨幅达979.69%。包括上海硅业在内,股价涨幅超过200%的科技创新板股票有21只。

此外,科技创新板本身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优势,审核速度加快,审核时间更清晰,审核更透明。同时,为了进一步激发企业活力,科技创新板股权激励条件范围也在放宽。

今年4月30日,证监会发布的《关于创新型试点红筹企业境内上市有关安排的公告》显示,境外上市红筹企业的市值要求,符合以下标准之一的,可以敲开科创板的大门:“市值不低于2000亿元人民币;或者市值在200亿元以上,且具有自主研发、国际领先的技术、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在同行业竞争中处于比较优势地位。”

吉利汽车此次选择的上市标准是:“市值200亿元以上,具有自主研发、国际领先的技术、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在同行业竞争中处于比较优势地位。”

但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最新的《关于科创板企业发行上市申报推荐的暂行规定》,申请科创板的企业应来自以下七个行业:

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

高端装备领域;

新材料领域;

新能源领域;

节能和环境保护;

生物医学领域;

其他领域符合科技创新板的定位。

相比之下,吉利的汽车制造似乎并不完全符合要求,只和新能源有关,但似乎也和高端装备、节能环保、新材料等领域有关。

汽车工业的外延在今天被无限放大了。

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底,“吉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更名为“吉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更加专注于大出行生态领域新能源、新技术、新模式的产业投资,并计划在卫星通信网络、卫星数据应用、高精度时空服务等领域进行布局,逐步实现向未来出行科技集团的转型。

从这个角度来说,吉利和科技创新板可谓绝配。

吉利“天地一体化”的科技布局

目前吉利科技的布局主要分为三个方面,新能源、出行、航天。

新能源汽车方面,吉利旗下拥有几何品牌和高端电动车品牌Polestar。据悉,Polestar计划在中国大幅扩张门店,纯电动汽车Polestar?2已在中国交付。8月欧洲挪威市场击败特斯拉的车型?3成为本土第一品牌;

6月,吉利新能源汽车直租出行平台“小灵狗出行”获得a轮融资6.877亿元,将用于加大R&D测试、加大智能系统和车联网相关技术投入、主机厂合作拓展、城市布局和渠道拓展。

目前,吉利在全球建立了五大工程R&D中心,每年投入数百亿R&D费用,与沃尔沃、路特斯实现品牌协同和R&D合作,并享受供应链技术标准的整合,打造了具有欧洲豪华车标准的新一代动力总成“吉利致擎”。

移动出行方面,目前吉利汽车旗下曹操出行北京公司注册资本增至654.38+0.6亿元,增长220%。同时有消息称,曹操专车正在进行吉利“几何A”自动驾驶车辆的改装,3月份已经开始测试。

在航空航天方面,吉利汽车集团副总裁杨学良4月份证实,吉利将涉足“火箭”领域。

目前,该公司时空鱼道自主设计研制的首颗双星分系统样机产品已经生产,关键载荷已完成地面验证,卫星组装后即将转入各项环境试验,6月将进行星箭组合体试验。计划今年年底前用航天科工研制的快艇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

值得一提的是,十年来,吉利控股集团在R&D的总投资超过1000亿元,集团内有2万多名R&D设计师,共有17677项专利。仅2065438+2009年,吉利控股的R&D投资就高达207亿元,占总销售收入的6.3%,已经处于外资品牌的平均水平。

综合来看,支家军认为吉利登陆科技创新板是天时、地利、人和三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由于外部环境的变化,中国金融市场期待一批优质的国内企业在a股上市。

有利的区位是因为中国正在进行新一轮的金融开放,科技创新板门槛相对降低,融资渠道便捷。

人和是因为吉利本身在向科技企业转型,恰逢疫情影响,需要更多的摇钱树支撑。

三者缺一不可,共同* * *促成了吉利登陆科技创新板的机会。

近年来,汽车制造商一直在呼吁从传统制造业向科技旅行公司转型。不经意间,吉利登陆科技创新板与这一趋势不谋而合。也说明了汽车品牌之间的竞争不仅仅是车型和产品的竞争,融资能力和R&D投资的可持续性决定了这场百年最大转型的最终结果是继续腾飞还是被抛弃,默默消失。

本文来自车家作者汽车之家,不代表汽车之家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