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儒家思想?求解答
总的来说,儒家思想是关于人类社会道德伦理规范的理论。其最基本的理论基础是“性善论”。正如作者在《人性善恶论》中所指出的,中国古代流行的一首教子歌《三字经》中的第一句话就是“人生之初,性本善。性相近,学远。”换句话说,人性(自然)是好的,是善的。而且,这种性质是相似的,也是普遍的。只是因为后天生活习惯和环境的改变,各种行为都不一样,导致偏离“善”的现象。这一点,儒家没有错。人性中有好的一面,而且是主流。
在性善论的基础上,中国儒家文化治国的主要理念是道德教育。这种思想认为,既然人性本善,坏习惯只是后来才被感染,那么社会治理就应该从道德教育入手,说服人们放弃坏习惯,回到先天的“善”的境地,社会才会安宁。中国古代强调“教化天下”,即教化普通百姓。所以儒家鄙视法制,看重道德。儒家认为,人如果受到道德和礼仪的教导,就会自尊自爱,心悦诚服。
儒家的仁德学说很重要。儒家不靠武力,强调仁义道德是争夺和管理世界的唯一途径。在过去的几千年里,这个想法被无数次证明是正确的。谁能遵循这个规律,谁就能成功。任何违反这条法律的人都注定要失败。而且这种思想不仅可以用于治国,也可以用于任何级别的领导人。即使在现代社会,也是完全适用的。以后也适用。这是人类历史上几千年经验和智慧积累的结晶。儒家的仁德学说永远不会过时。
儒家伦理的核心就是一个字“礼”。既然人性本善,统治者就应该让人们懂得自制力,回到那种彬彬有礼的社会状态。就是所谓的“克己”。这个礼物包括礼仪,礼节,礼貌,规章制度。因此,儒家思想要求人们懂得控制自己,克制欲望,遵守礼仪,消除暴力,以达到和平的社会环境。正是儒家的这种“礼教”思想,使中国成为举世公认的礼仪之邦。礼义廉耻的观念没有错。只需要改变太死板的部分。
所以儒家为社会制定了很多具体的礼仪,体现在“三纲五常”上。李先生的尊老观念,就包含在这个总伦理里。三纲五常一直是反儒人士批判的对象。从现代社会来看,这些社会规范确实有很多不适合现代价值观的地方。然而,这些原则只是儒家道德思想应用于社会规范的一些表现。人们可以说这些表现形式太死板,不灵活;或者有些形式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这都可以理解。但是,一定要注意形式和内容的区别。一个想法可以影响很多方面,会有无数种表现形式。不能因为某个方面不适用或者某个形式不合理,就认为这个思路在其他场合、其他形式不适用。
既然儒家思想的内容如此之多(本文列举的并不完整),人们也不能仅凭一个事件、一个方面就妄下结论说儒家思想过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