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黄土变成青砖?

制砖步骤主要包括:

1.取土。烧砖用的土取自地表下两尺的古土,比表层土略黑。它形成于大约8万到12万年前。当时地球气候温暖湿润,丰富的生物效应使这一时期形成的土壤柔软而粘稠,是烧制砖瓦的好材料。

2.挖掘出来的黏土经过半年左右的露天堆积过程中日晒、雨雪冰冻,使其内部分解疏松,再经人工粉碎过筛,只剩下精细的纯土。

3.把纯净的土用水润一下,然后反复搅拌提炼,或者踩牛逼把它变成稠泥。翻泥和人工提炼大概需要5到6次。这一过程对最终砖块的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将泥料填入木坯模具中,压实,用铁弓刮去多余的泥料,形成坯体。在做坯之前,先在木模下面撒一层细沙,防止泥粘在地上。

5.脱模后的砖坯要放在太阳背面,阴干,防止太阳暴晒产生裂纹和变形。

6.在砖块完全干燥后(大约一至两个月),它们在窑中烧制。这个过程是整个制砖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砖一般以煤为燃料,密度较高的滤砖用麦秸和松枝慢慢烧。

7.经过十多天的烧制,坯体已经基本烧结完毕。如果此时慢慢熄火,外界空气进入窑内,坯体冷却后变红。这是我们常见的红砖,而青砖在窑里就生锈了。方法是在高温烧结生坯时用土封住窑顶的通气孔,以减少空气进入,使窑内温度转为还原气氛。这样,坯体的红色高阶氧化铁就被还原成了蓝灰色的低价氧化铁。为了防止坯体中的低价铁再次被氧化,在用土密封的窑顶上喝铁,使水在高温下变成蒸汽,吸收窑内的热量。在冷却过程中,窑中的生坯继续保持还原气氛,直到完全冷却,然后从窑中排出。完成了从黄土到青砖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