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技术王还是故事王?比较保时捷Taycan和特斯拉Model S
我们先来看一组对比表。
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到,两款纯电动汽车的尺寸非常接近,但是加速更慢续航里程更短的保时捷Taycan销量却超过了特斯拉车型?s几乎是价格的两倍。为什么?还是为什么?
今天,我们来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
全方位技术对比,特斯拉全面领先
在上面的比较表中,我们只看到两个性能指标。会不会是比较的标准太简单了?然后简单的做一个全面的技术对比。
纯电动汽车不同于传统燃油汽车。虽然整体形状差别不大,但它们的机械结构完全不同。纯电动汽车的动力系统由三个核心部分组成,即驱动电机、电池组和电控系统。此外,它还具有一些独家技术或个性化的功能组件。
先看驱动电机,两者都采用前后双电机的布局形式。但是马达的类型并不完全相同。
特斯拉模型?S的前置电机是业内最常见的永磁同步电机,特点是效率高,启动速度快,性能好,耐热性高,缺点是极限性能不高;后置电机是交流异步电机,可以达到更高的极限性能。前后双电机的组合,既实现了电子四驱,又与两种驱动电机互补了各自的缺点。
Porsche Taycan的前后电机都是永磁同步电机。虽然是业内主流方案,但是两台同类型的电机,注定在极限性能上有短板。
从账面参数来看,特斯拉模型?S系统综合马力785匹,综合扭矩1054牛·米。保时捷Taycan的系统综合马力762匹,综合扭矩1050Nm——参数很接近,特斯拉车型?s略微胜出。
看电池,两者都用三元锂电池。特斯拉模型?S的电池容量为100kWh,保时捷Taycan的电池容量为93.4kWh,不算太大。但在这种电池容量相对接近的情况下,两者续航里程相差较大。特斯拉模型?S的NEDC续航里程为650公里,而保时捷Taycan的续航里程仅为465公里。近200km的续航里程差距也让他们在能耗控制技术上的实力差距很明显。粗略计算后,特斯拉模型?s百公里油耗15.3kWh左右,保时捷Taycan油耗20kWh。
另外,在充电方面,保时捷Taycan也处于劣势,特斯拉车型?S的快充时间为1小时,保时捷Taycan的快充时间为1.55小时。虽然保时捷宣称拥有800V的超级快充,但目前还没有投入商用。
接下来是电子控制。电控技术方面,特斯拉车型?S的主要亮点是出色的电池管理系统。你知道,特斯拉模型?7000多块18650电池(型号?3使用2170电芯),这么多电芯的充放电散热发热管理是特斯拉模式?s的核心技术.值得一提的是特斯拉Model?s有rage模式——即利用电子控制技术将电池性能调整到最佳模式。
保时捷Taycan的主要亮点是其新技术的引入。它在电机上增加了两档变速箱,可以在车辆高速行驶时切换到高档位,降低能耗。
保时捷Taycan有什么优点?
通过上面的技术对比,其实可以看得很清楚。保时捷Taycan技术上和特斯拉车型有关?s落后一级。保时捷官方也非正式地承认,由于尚未掌握优秀的电池热管理系统,在各种工况下,其性能指标无法与特斯拉车型相比。有可比性。双速变速箱的推出无非是为了挽回面子。
那为什么保时捷Taycan还那么贵?
从产品力本身来说,保时捷Taycan的设计和整体制造工艺确实优于特斯拉车型?s强多了。熟悉特斯拉产品的网友都知道,即使是现在,特斯拉的整体品控依然难以与传统豪华品牌相比,尤其是车身接缝的均匀性和内饰做工的精致程度。
此外,在操控环节,保时捷Taycan配备了全新的三腔空气弹簧,可以大范围快速调节阻尼,同时还配备了后轮转向系统。这些功能的加入可以大大提高保时捷Taycan在极限状态下的操控性。
还有一点很重要,或许保时捷的品牌溢价能力比特斯拉更强。毕竟作为公认的比BBA高半个级别的豪华品牌,保时捷在全球范围内的品牌形象和奢侈品差不多——有着近90年历史的老牌跑车制造商保时捷在汽车圈的影响力,不是特斯拉这个“小男孩”短时间能赶上的,更不用说用户群了。
终于?
其实从上面的对比可以看出,保时捷Taycan的优势在于品牌、设计制造工艺和操控,而特斯拉车型?s的优势在于三电技术带来的性能优势,以及自动驾驶技术(这方面特斯拉和保时捷没有可比性,所以不详细开发)。
一个是老牌巨头,一个是科技新贵。保时捷还在享受品牌历史的红利,技术上没有优势。特斯拉这样的新贵,在核心性能上早已超越对手。如果单以产品力为标杆,那么Taycan的品牌溢价与Model相比呢?s还是太夸张了。
或许这就是特斯拉市值能达到6543.8美元+0500亿的原因。不仅会讲故事,还拥有引领时代的核心技术实力。
然而,近日,64岁的比尔·盖茨在一个访谈节目中表示,他刚刚买了自己的第一辆电动汽车,一辆Taycan而不是特斯拉,这甚至惹恼了马斯克。但是,你要知道,比尔盖茨从小就是保时捷铁粉。保时捷带给人们的品牌情结和历史细节,也是特斯拉这样的新品牌无法企及的。
就算性能不如你,但品牌比你高端,比你有历史底蕴,卖的也会比你贵。这是汽车圈的规矩。
版权声明:本文为国外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国外。)
本文来自车家作者汽车之家,不代表汽车之家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