驼峰编组控制发展简介。
随着驼峰的出现和发展,驼峰编组控制技术也越来越完善。自1873年英国在利物浦建成世界上第一个驼峰调车场后,美国在1891年开始使用转辙机操作驼峰调车场的道岔,加快道岔转换速度。1924年,美国开始在吉布森站使用车辆减速器控制货车速度。1948采用半自动控制器控制车组速度,驼峰电气集控控制车组溜道;1952在凯莱利特建成驼峰信号系统,采用模拟计算机自动控制车组运行速度。1956在加托威建成列车编组解体自动控制系统,采用数字计算机控制推峰机车速度和列车群速度。与此同时,各国纷纷研制驼峰编组控制技术和设备,不断提高了驼峰调车作业效率,进一步保证了作业安全,提高了铁路管理质量。
我国于1943开始在苏家屯修建机械化驼峰,用车辆减速器控制速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国各大编组站都修建了一些机械化驼峰。80年代初,丰台西站编组场采用调速器自动控制减速顶,艮山门采用减速顶调速系统。1985南翔编组站开始使用计算机控制驼峰调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