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中医药大学有多少个学院?
甘肃中医药大学定西校区(定西师范学院)是2003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学校前身为定西教育学院,创建于1979,经甘肃省人民政府1981批准,教育部1984批准,1993备案。截止2016年末,学校有五大教学部,开设53个本科专业(其中本部17本科专业)。2013定西卫生学校并入定西师范学院。2014年学校转入甘肃中医学院,建立定西校区。2065438+2005年2月,甘肃中医学院更名为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中医药大学定西校区成立。2016成为甘肃省政府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设立的高校。学校以医学教育为主,涵盖医、理、工、经、管、教六个学科。是西北地区唯一拥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中医药大学。
甘肃中医药大学现拥有四个校区,分别是甘肃中医药大学本部、和平新校区、定西校区和藏医学院校区。
1、甘肃中医药大学本部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定西东路35号
2.甘肃中医药大学和平新校区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和平开发区中医大道1号
3.甘肃中医药大学定西校区地址: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丁琳路4号
4.甘肃中医药大学藏医学院校园地址:甘肃省甘南州合作市人民东街52号(甘南校区)
甘肃中医药大学王牌专业名单:
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针灸推拿学、中西医临床医学、中草药栽培与鉴定
甘肃省重点建设学科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中医药重点学科:伤寒(西部地区支持)和中医学。
鉴定、中医骨伤科(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第二附属医院)、中西医结合临床实践(第二附属医院)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中医药重点学科:中药化学、中医老年医学、民族医学。
理(敦煌医学)、中西医结合基础、中医痹证(第一附属医院)、中医血液学(第一附件)
院)、中医临床(第一附属医院)
截至2022年3月,学校本部教职工892人,其中专任教师758人。目前有1名中医硕士,3名名中医,3名双聘院士。博士生导师61人,硕士生导师448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硕士生导师17人,被评为“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3人,被评为“甘肃省名老中医”63人,被评为。12人获得“甘肃省园林奖”,26人获得“甘肃省青年教师”,23人入选甘肃省“333”和“555”人才工程,7人入选甘肃省跨世纪学科带头人,16人入选甘肃省领军人才,27人入选甘肃省卫生厅领军人才。
截至2022年3月,学校全日制在校生13573人,其中本科生65438人,专科生65438人,研究生65765438人,研究生65438人,博士生73人,留学生62人。总部下设20个教学机构,4个直属机构,3个科研机构。直属医院2所,非直属医院8所,实践教学基地125个(其中附属医院10个)。有27个本科专业,12个专业,3个国家级专业,7个省级专业,8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一级学科学术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授予硕士学位和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具有同等学术能力。
有8个省级重点学科,9个省级医药卫生重点学科,19个省级精品课程,9个省级精品课程,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总面积约2200平方米。拥有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研究三级实验室3个,甘肃省重点实验室6个,甘肃高校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甘肃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省级工程实验室2个,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甘肃高校新型智库2个。学校是甘肃省第四次全国中医药普查技术支持单位,甘肃省国家基本药物所需中药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建设领导指导单位,甘肃省道地中药标准制定领导单位,科技部“中医药防治慢性病示范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五年来,承担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732项,获得各类科研成果奖78项,获得国家专利32项。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533部,发表学术论文2164篇。主办《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儿科杂志》、《甘肃基层卫生》三种学术期刊,其中《中医儿科杂志》为中华中医药学会系列期刊。学校直属附属医院院内制剂122,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学校高度重视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公共服务活动,推行“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先后被评为“全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先进单位”、“全省高校统战工作先进单位”。学校工会和附属医院工会被授予“全国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系统先进工会组织”荣誉称号。
学校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为契机,广泛开展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积极推动向西交流发展。与俄罗斯等国建立了8所黄绮中医学院和4所中医中心,与美国、韩国、澳大利亚、俄罗斯、法国、吉尔吉斯斯坦、摩尔多瓦、乌克兰、匈牙利、台湾省等国家和地区的学校和教育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