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长江隧道详细数据采集
2005年9月28日,南京长江隧道正式开工建设。2009年8月22日,南京长江隧道右线正式贯通,标志着隧道全线贯通。2010年5月28日,南京长江隧道正式通车。
南京长江隧道全长5853米,设计为双向六车道隧道,运行时速80公里。
中文名:南京长江隧道mbth:南京长江隧道开工日期:2005年9月28日开工日期:2065 438+2000年5月28日地点:中国江苏省南京市长度:6042m车道尺寸:双向六车道设计速度:8。0 km/h设计单位: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建设单位: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管理机构:南京长江隧道有限公司总投资:33亿元?建设历史、隧道位置、隧道设计、隧道结构、隧道参数、设备设施、运营、门票票价、交通事项、建设成果、技术问题、科研成果、荣誉表彰、价值意义、建设历史。2005年3月,南京长江隧道奠基。9月28日,南京长江隧道正式开工建设。南京长江隧道施工2008年5月16日,南京长江隧道左线正式开工。2009年5月20日,南京长江隧道左线正式贯通。8月22日,南京长江隧道右线正式贯通,标志着隧道全线贯通。2010年5月28日,南京长江隧道正式通车。隧道位置南京长江隧道位于南京市浦口区南京长江大桥黄家村和长江第三大桥之间。南起南京主城区滨江快速路与纬七路立交,北至浦口区宁河快速路入口,起于江南滨江快速路与应天街西延线立交过渡段接入点,止于江北收费广场500米处。隧道设计隧道结构南京长江隧道采用“左支盾构隧道+右支桥”方案,隧道江下埋深11-22米。隧道建设使用江心洲,南北开挖的隧道都要在这个岛上开挖,这样就减少了整条隧道的水下长度。隧道主要从过江通道穿越长江主航道左汊隧道。穿越长江主航道的隧道左支洞由中铁十四局承建。隧道内有3条车道,两条车道宽3.5米,一条车道宽3.75米,其中宽车道为公交专用道。长江江心洲境内跨夹江的右汊桥是中铁十五局承建的江心洲夹江大桥,跨江心洲公路立交桥的过街通道是江心洲立交桥。江心洲夹江大桥是南京长江隧道的一部分,连接河西长江大道和江心洲,全长665.5米,主跨248米。这座桥有六条双向车道和人行道。隧道参数南京长江隧道全长5853米,其中左汊隧道全长3825米;游家夹江大桥长910米;连接道路和收费广场* * * 989m。通道按双向六车道城市快速路标准设计,设计行车速度80 km/h,项目总投资近40亿元,设计使用年限100年。南京长江隧道直径14.93米,截至2015和12,均居世界第二。南京长江隧道使用的盾构机“扬子2号”,刀盘直径14.93m,重约4000吨,长130m,高5层。设备、设施、安全设施隧道每隔80米在道路一侧有一个大盖子。市民只要按下开关,盖子就会弹开,然后市民就可以顺着逃生滑梯到路下面的通道。这个设计主要考虑隧道发生火灾,产生大量烟雾时的逃生。此外,隧道还将配备喷水头、强化照明、车道信号灯、喇叭、监控摄像头、防撞击侧石、路边沟渠、电缆通道、安全通道等23种设置,确保行车安全。光学过渡带为了消除进出隧道入口时的“黑洞效应”和“白洞效应”,保证行车安全,在隧道两端的入口内外也设置了光学过渡带。光过渡区由自然光过渡和人造光过渡组成。自然光过渡段长60米,由钢筋混凝土网格梁和遮光隔板组成。为了加强光线过渡效果,一方面适当抬高出口高度,增加进光量;另一方面,光栅梁底部还设置了开口面积由大到小的菱形孔,使进光量由大到小逐渐过渡。运营:门票票价:2010年5月28日起,南京长江隧道收费南京牌汽车10元,月卡300元。2006年2065438+65438+10月1起,南京长江隧道免费通行。2018年3月22日至3月26日,南京长江隧道收费站正式拆除。交通事项夜间维护南京长江隧道夜间封闭1至凌晨5点。建设成就的技术难题南京长江隧道工程面临诸多世界级的技术难题和挑战,可以归纳为六个方面。第一,是“大”。南京长江隧道使用的盾构直径非常大,开挖直径达到14.96米。截至2009年8月,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泥水平衡盾构机之一。盾构机尺寸的增大,使得施工难度和风险呈几何级数增长。二是“高”,施工时水土压力达到6.5 kg/cm2,相当于65米的水头压力,居目前超大直径盾构水下隧道工程之首。第三,是“深”。从隧道最深处到河底60米,地层透水性极强,所有水头压力都直接作用在隧道上,因此在河底开挖风险巨大。第四,是“瘦”。河底盾构覆土厚度超浅。在河中央长度为150m的冲刷段,隧道上方覆土厚度小于隧道直径的1倍(约10.79m,仅为开挖直径的0.72倍),地质为细砂层,施工时发生坍塌和冒顶的风险极大。盾构机始发和接收超浅埋,隧道进口段上方覆土厚度仅5.5米(约为开挖直径的0.37倍),是同类隧道中埋深最浅的,因此对盾构开挖时开挖面的稳定性和地面沉降的控制技术要求极高。第五,是“长”。由于距离远,地质条件复杂,挖掘过程中换刀难度极大。两个双向六车道3020米盾构隧道需要一次性开挖,对刀具防护要求极高。三公里的南京长江隧道相当于17公里的捷运盾构掘进,而工具通过河中应时含量高的砾石层的磨耗相当于同类盾构在软土中掘进30公里。第六是“风险”。在设计方面,超大直径水下盾构隧道的设计理论和经验在国内几乎是空白,国外的经验也不足。施工方面,地质条件极其复杂。隧道穿越河底淤泥、粉砂、砾砂、卵石、风化岩层。透水系数是粘土层的1000多倍,松散易塌。高透水性、高水压各项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国际同类工程的风险防范极限。科研成果在南京长江隧道设计施工过程中,中国铁建攻克了隧道超宽、地质条件复杂、透水性强、土层超薄等六大世界级难题。本工程共需30430个节段,3082个箱涵,产品质量合格率100%,优良率99.9%。从2005年9月至2009年8月,南京长江隧道工程共投入科研经费3000多万元,完成30多项专题论证,申请专利15项,开展了5大课题29个子课题的科研,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填补了相关领域的空白。其中,超大管片衬砌结构原型试验被列入国家“863”计划。荣誉表彰:2013年底,南京长江隧道荣获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这是中国第一个过江隧道工程。2015 12 18、由中国铁建十四局集团承建的南京长江隧道荣获2014 —2015国家优质工程奖。2016年3月30日,南京长江隧道荣获第十三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南京长江隧道的通行能力是南京长江大桥的两倍,改变了南京过长江的唯一方式,大大缓解了交通压力,惠及百姓。隧道的建成有利于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完善城市辐射功能,促进两岸融合互动,充分利用地下空间,保护南京独特的人文景观和生态环境,缩短江南与江北的距离,推动南京提出的跨江发展战略,促进江北经济快速发展。(新浪新闻中心评论)南京长江隧道技术难度大、地质条件复杂、挑战风险多,被称为“长江第一隧”。(中铁十四局董事长、党委书记张庭军点评)南京长江隧道的开通,标志着长江流域工程技术最难、地质条件最复杂、风险挑战最大的越江隧道取得了最终胜利,也标志着中国超大直径盾构隧道的施工技术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新浪新闻中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