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专利是什么意思?

法律分析:自主知识产权是一个有中国特色的概念。它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新主张,具有主体地方化、所有权内化、权力一体化和私权公共性四个特征。在现实的社会经济生活中,任何社会行为者都可以通过买断等其他方式获得对某一特定知识产权的独占占有和独占使用。有时,这种独占占有和独占使用权可以视为实现了知识产权的“自治”,即有权占有某项知识产权,并自主决定如何使用。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作为一种更为现实、实用的自主知识产权,是指特定的社会行为主体,如企业,通过自己的人员,利用自己的物质条件,在做出一定的行为,如技术创新、技术开发,并取得一定的智力成果后,所获得的知识产权。特色“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获取,也就是说主要是通过自行研究、委托研发、合作研发等原创性获取方式获得。

自主知识产权要求知识产权人的创造性行为包含在知识产品中。创意包括开创性的发明创造,也包括在原有技术基础上的改进和组合。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第一百二十三条,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知识产权。知识产权是权利人对下列客体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 (一)作品;(二)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三)商标;(四)地理标志;(五)商业秘密;(六)集成电路的布图设计;(七)植物新品种;(八)法律规定的其他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