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龙在历史演变过程中成为皇帝的象征和专利?
在原始时代,以龙为图腾的氏族和部落成员,无疑是以龙为象征,在身上或衣服上画龙。如古代哀牢人以龙为图腾,帮会“身涂如龙,衣尽而终。”古代越人也把纹身弄成龙的样子。
在龙被皇帝垄断之前,所有崇拜龙的氏族和部落都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地自由使用龙的形象。龙成为皇帝和王权的象征后,虽然地位进一步提高,但龙形象的使用逐渐受到限制。特别是宋元以后,龙纹被皇帝垄断,成为个人的私有财产。普通人不能滥用龙纹,也不允许穿有龙纹的衣服、长袍和龙。皇帝是龙,龙是皇帝。帝王有可能用龙纹。限制使用龙纹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帝王和龙的神圣性。在统治者看来,如果任何人都能像皇帝一样穿着龙袍,那就没有神圣与庸俗之分,也就很难确立皇帝的绝对权威,巩固王权。
根据现有资料,最早穿龙袍的皇帝很可能是周天子。然而,不仅皇帝可以穿龙袍,其他皇室成员也可以穿龙袍。宋代以后,对龙纹的使用限制越来越严格,越来越多。到了元代,龙纹的垄断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明确规定了龙纹的使用范围。元世祖忽必烈曾明令禁止街边小店编织或出售带有龙凤图案的缎匹。"囚犯仍将因其痛苦而受到惩罚。"仁宗曾决定服饰用色,除蒙古族外,其他民族“不许用龙凤纹”。此外,船只不得使用龙凤图案,帐篷“不得使用赭黄色龙凤图案”,汽车、车辆也“不得使用龙凤图案”。
明代对龙纹的使用和控制比较严格。明初皇帝的龙袍有十二章装饰,其中龙纹最为重要。明太祖洪武二十四年明确规定:“官服、窗帘不准用玄、黄、紫,织绣龙凤纹,违者及染制之人。”清朝皇帝服装的龙纹也是定制的。据《清史稿》记载。
总之,在古代中国人的眼里,皇帝都是“真龙”,他们的后代被认为是“龙子子孙”,他们的后代被称为“龙种”。龙,尤其是黄龙,是帝王的象征,两者密不可分。龙成了皇帝的私人财产。皇帝们吃、穿、住、用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