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热炉换向阀的密封圈是什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换向阀的密封结构,尤其是一种蓄热式加热炉换向阀的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
蓄热式加热炉燃烧系统中有许多换向阀,它们通过阀板的运动使空气(煤气)和烟气在阀中周期性地换阀。通过换向阀板的位置移动,气体流动方向正好与上一个循环相反,排放烟气的原蓄热室被空气(煤气)代替,而充入空气(煤气)的原蓄热室被烟气代替。换向阀所需的气源压力应大于0。4兆帕。轧钢加热炉设计以压缩空气为主,氮气为辅。加热炉采用全分布式控制。该炉配有72对蓄热室燃烧器,即72个气体蓄热室和72个空气蓄热室。每个蓄热室单独配有一个换向阀,全炉有***144个换向阀。目前国内使用的换向阀有五通换向阀、四通换向阀和三通换向阀,常用的是两位三通换向阀。这种密封圈的结构主要是通过一个钢结构压环压住密封圈的外侧,而钢结构压环与箱体底部用内六角螺栓紧固,密封圈内侧凸出。三通阀在换向过程中,阀板压紧密封圈内侧的凸起部分,达到密封效果。现有轧钢加热炉燃烧系统中的二位三通直通换向阀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出现密封环烧损、密封环压板生锈等问题。为了不影响工作,必须更换密封圈。由于压紧密封圈的钢结构压环是用内六角螺栓紧固在换向阀底板上的,更换时有些螺栓生锈无法拧下,拆卸更换非常不方便,每次更换安装密封圈都费时费力。现场统计需要2小时左右,增加了维修时间和时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蓄热式加热炉换向阀的密封结构,其结构合理,更换简单快捷,可缩短维修时间,降低维修成本。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钢结构压环与换向阀底板用六角螺栓紧固,并嵌入密封圈。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包括换向阀底板、钢结构压环和密封圈。钢结构压环与换向阀底板采用内六角螺栓紧固,其特征在于:钢结构压环为截面为梯形的梯形槽,密封圈的下段也为梯形,密封圈通过其下部的变形嵌入钢结构压环上的梯形槽中,密封圈的上部突出于钢结构压环。本实用新型安装时,先将钢结构压环通过内六角螺栓紧固在换向阀底板上,然后通过密封圈下部的变形将密封圈嵌入钢结构压环上的梯形凹槽中。更换时,只需将损坏的密封圈从钢结构压环上的梯形槽中取出,换上新的即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更换简单快捷,可缩短维修时间,降低维修成本。拆卸密封条只需5分钟左右,安装仅需10分钟,大大节省了时间和成本。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2所示,它包括换向阀底板、钢结构压环2和密封圈1。钢结构压环和换向阀底板用内六角螺栓紧固。钢结构压环为梯形槽,截面为梯形,密封圈下段也为梯形。密封环通过其下部的变形嵌入钢结构压环上的梯形凹槽中,密封环的上部突出于钢结构压环。采用这种新型密封圈,压环一旦安装就不能更换。同时,密封圈压环采用不锈钢材质,密封圈采用航空专用高温氟橡胶,可耐高温400°C左右,效果更佳。在1年的现场应用中,加热炉进行了三次大修,密封环无磨损和烧伤。
索赔1。一种蓄热式加热炉换向阀的密封结构,包括换向阀底板、钢结构压环和密封圈,钢结构压环和换向阀底板通过内六角螺栓紧固,其特征在于钢结构压环为梯形截面的凹槽, 密封圈下部的横截面也为梯形,密封圈通过其下部的变形嵌入钢结构压环上的梯形凹槽中,密封圈的上部突出于钢结构压环。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蓄热式加热炉换向阀的密封结构,包括换向阀底板、钢结构压环和密封圈,钢结构压环和换向阀底板通过内六角螺栓紧固,钢结构压环为梯形槽,截面为梯形,密封圈下段也为梯形, 密封圈通过其下部的变形嵌入钢结构压环上的梯形凹槽中,密封圈的上部突出于钢结构压环。 本实用新型更换简单快捷,可缩短维修时间,降低维修成本。拆去密封条只需5分钟左右,安装仅需10分钟,大大节省了时间和成本。同时,密封圈采用不锈钢材质,密封圈采用高温氟橡胶材质,效果更好,长期使用后密封圈无磨损、燃烧现象。
文件编号f 16k 11/00 GK 201858386 sq 201020571769。
公布日期:20165438+6月8日,0申请日期:2010 65438+10月22日优先日期:2010 65438+10月22日。
发明人蒋、崔新华、、申请人:承德特殊钢有限公司
多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