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乌县的交通

寻乌县是整个中部地区和珠三角地区在空间上距离最近的地方。1.G35济广高速(瑞金至寻乌段,又称“瑞寻高速”):自北向南贯穿县城(约47公里),经澄江镇、吉潭镇、南桥镇,最终从南桥镇牛隘石进入广东境内。寻乌东、寻乌南桥沿线有收费站。于201165438年2月28日建成通车,这也是江西省规划建设的最后一条纵向高速公路。

二、寻全高速(寻乌至全南):

本工程为江西省2020年规划的18本地加密线。

东起寻乌县罗山乡山北村(东接福建古武高速【古雷港-漳州市武平县】),路线自东向西经寻乌县罗山乡、澄江镇、水原乡、三标乡、安远县,与寻乌县澄江镇黄岗村G35济广高速相接,最终与信丰县小江镇相接(西接G45大广高速)。

路线全长约112km。采用双向四车道标准,设计速度80km/h,2011开工。

该线路可连接G15沈海高速、G25沈畅高速、G35济广高速、G45大广高速四条国家南北高速公路。

(规划中的)英山铁路纵贯寻乌县南北,是内陆腹地通往东南沿海的新通道,也是一条区际干线铁路。

2008年9月5日,国家发改委正式将英山铁路列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

2010 5月10日,铁道部发展计划司主持召开鹰潭至梅州铁路预可行性研究评审会,标志着鹰潭至梅州铁路项目经瑞金基本建设程序正式启动。五五的科研机构有农科所、林科所、气象局、渔场、示范场、地震局等。县科学技术委员会是全县科学研究的管理机构。成立于1958年4月,有9名工作人员,10000多份文档。此外,还有一个科学技术协会,这是一个科技工作者的群众组织。其主要职能是促进技术交流,开展科普教育咨询,在基层发现和解决科技问题。拥有农业学会、林业学会、园艺学会等14个学会,全县有15个乡(镇),形成了上下贯通、左右贯通的科普网络。其中,1996“寻乌柑橘技术研究会”受到中国科协表彰,为全县科技果业种植、果品开发和富民做出了巨大贡献。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寻乌县拥有各类科技人员3200人。他们正以高昂的斗志为寻乌的各项事业和社会进步而努力。农业科技形成了以县农业研究所、村农技站、农技员、示范户为主体的科技网络,不断推广科技成果。据不完全统计,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已有近20项科技成果得到推广。主要有:(1)“寻乌1”,50年代有性杂交育成,1959。水稻亩产增加200公斤,增产率33%;(2)60年代,为适应县北半部气候,推广矮化品种,如南特、广矮和朱桢矮。(3)70年代,推广杂交水稻。在南桥、陈光等镇,用镇汕97AX国际24B制作杂交水稻汕优2号种子1978、12500公斤,种植7万多亩。(4)20世纪80年代后,以南桥亭岭和官洲村为全县杂交水稻制种基地,育成了吴优6号、优优35、优优64、汕优64等优良杂交水稻品种。(5)1979年,寻乌-119柑橘单株(制罐品种)选育成功,获江西省科研成果四等奖。1985 65438+2月,在国内20多种易拉罐中,被鉴定为第一。(6)极早熟柑橘品种狮子头1选育成功,于1985年获得全国宽皮柑橘鉴定第一名。(7)柑橘高产栽培保鲜技术推广,1989通过地区科委鉴定,获科技进步二等奖。(8)冬季保存紫胶技术和夏季放养新技术1985通过省林科院鉴定,填补了江西省冬季种胶空白,扩大了我国紫胶的地理分布,具有较高的经济和学术价值。(9)推广中稻再生技术和水稻壮秧剂育秧技术,2000年获江西省农业技术推广站表彰。(10)水稻抛秧技术2000年被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表彰。

在工业和其他技术方面也取得了许多成就。主要产品有:(1)1979。6月,著名的象山糯米酒酿造成低度象山糯米酒,在1985中被评为省优产品。(2)1988年,县科委支持刘彻镇成功进行草酸生产实验,经省级检测纯度为99.1%,达到国家二级草酸标准。(3)稀土微肥在1989被列为科技新产品,可使作物增产8-10%。(4)限流投币式自动供电装置、太阳能磁化饮用水发生器、客车后备箱分别获得1992、1993国家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