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带核心专利
2019年9月,iPhone11问世。和过去一样,苹果仍然处于网络技术团队的最后面,没有配备5G芯片。
库克解释道:
苹果极度追求利润的判断似乎并没有错。5G智能手机直到一年后才开始销售。苹果iPhone 11系列自发布以来销量一直不错。最近由于芯片短缺,有微弱的回落迹象,连续几个月蝉联各平台销量冠军。
但这一切并没有阻止苹果的衰落,直到iPhone 12系列的出现。
在2017,10 ~12创下最高销量纪录后,iPhone系列的销量一直在下滑。但是随着iPhone 12的发布,这种情况得到了很大的扭转。
在苹果发布的2021财年第一财季报告中,仅大中华区营收就达2131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7%。
在财报会议上,库克表示,全球使用的苹果设备超过6543.8+0.65亿部,安装的活跃iPhones超过6543.8+0亿部。iPhone的升级在中国创下了纪录。
此时,苹果已经改变了策略:
相比已经提前布局的高通、三星、华为,苹果再次排在队伍的后面。但这次与以往不同,苹果想用自己的力量来摆脱困扰已久的“网络问题”。
2001年部署3G网络,但6年后iPhone不支持3G。2009年,第一批4G服务商开始测试,iPhone5的出现晚了三年;
这一次,虽然库克在iPhone11上做足了功课,但是一年后他推出了5G的iPhone12。
苹果在网络上的迟到并不完全是出于策略,而是一个“软肋”。
4月,苹果公布了截至2021年3月27日的2021财年第二季度财报。其中,净利润236.3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1249亿美元,高出市场预期110%。
毫不夸张地说,它是世界上最赚钱的公司之一。但即使财大气粗,还是摆脱不了这个“软肋”。美国巨头英特尔放弃5G基带芯片的研发,R&D团队和成果打包卖给苹果。然而,除了省钱,苹果仍然无法在短时间内摆脱基带芯片的技术难点和协议壁垒。
目前,华为恐怕是全球唯一一家能够制定通信技术标准协议,支持核心高性能基带芯片的公司。为了摆脱高通,苹果也尝试了很多方法。
1.高通纠结专利费多年,2019年4月达成六年合作备忘录。
2.iPhone 7系列之后,引入英特尔作为供应商,英特尔和高通基带混合使用。后来,高通被彻底抛弃了。但英特尔基带的表现让后来的iPhone系列饱受诟病,苹果回归高通基带。
现在看来,iPhone11系列没搭上5G班车的原因,并不完全是他们口中的“5G无用论”。还有一种可能:苹果根本拿不到5G基带芯片。
虽然使用了高通的基带芯片,但信号问题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iPhone12系列产品销售后不久,大量消费者反映苹果社区、贴吧等社交平台信号不佳的问题,甚至不得不重启才能恢复功能。
世界上所有的厂商都想拥有自主产权的基带产品,也做了很多尝试,但是栽在上面的厂商恐怕要算最后一次了:德州仪器、Marvell、英伟达、飞思卡尔、博通、ADI...这些芯片巨头,开发芯片就像喝汤,但在基带上吃了不少苦头。
早在2019,苹果就已经收购了英特尔智能手机的基带业务,2023年才会商用?
主要困难:
第一,专利技术的集中化使得苹果很难在短时间内实现突破;
苹果想搞5G通信基带,从研发的角度来说并不难,但要想商用,必须兼容4G、3G甚至2G网络。
这些通信协议的专利掌握在高通、华为、爱立信和诺基亚等通信运营商手中。如果要做,必须达成某种协议(专利授权等。)与通信运营商。
这不是一项容易的任务。华为可以轻松做到,因为它有足够多的专利实现跨界。另一方面,起诉高通多年的苹果显然没有这个家底(收购的英特尔资源与高通、华为不可同日而语)。
第二,设备的兼容性;
“用”和“做”是两回事。
苹果的基带一直由高通和英特尔提供。就用吧。好坏另当别论。一旦要做自研,就要考虑基站设备等问题。
一部iPhone会在上百个国家使用,可能会有十几家网络运营商。如何兼容,如何适配,需要苹果逐一考虑和投入。
第三,经验积累和环境问题;
智能手机不同于早期的有线电话,手机在移动的过程中与不同的基站连接和传输。在移动的过程中,即使在不同的环境下,所需的加载功率也是不一样的,产品的调整需要大量的实际商用数据,这是苹果所欠缺的很多。
高通掌握着大量的基础数据,无论是2/3/4G还是现在的5G通信专利,都是其在移动通信领域十几年努力的结果。
华为更是如此。从1987创立到现在,可以想象华为在通信领域的经验和技术积累。
作为全球领先的芯片巨头,苹果显然厌倦了与高通无休止的角力;对于追求高利润的苹果来说,基带芯片的匮乏也严重影响了营收。
信号问题困扰了苹果用户十几年,一直没有完美解决,很大程度上是基带问题。控制成本已经达到“执念”的苹果,能否通过自研的5G基带芯片完美解决信号问题,还是要看苹果对这个“核心部件”的重视程度。
也希望苹果做一个“莽汉”,不计成本彻底治好自家产品的“信号病”。
-结束-
图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