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仗队配备礼仪指挥刀的流程是怎样的?

1992年初,中央军委决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队生产指挥刀。很多厂家打算承担这个任务,但是面对质量要求高、工艺要求新、研发经费高等实际问题,最终打了退堂鼓。一个偶然的机会,黄少林等工程师看到了沈从岐制作的“龙泉剑”,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和沈从岐谈了三军仪仗队指挥刀的制作。沈从岐怀着对党和国家的热爱,对人民军队的眷恋,以大无畏的精神,毅然接受了这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为了描述刀的设计图案,沈从奇看了军事博物馆里的各国指挥刀,有美国的,日本的,英国的,泰国的,法国的等等。沈从岐当时就想,一定是国家、军队、人民的象征。然后,长城、龙、凤凰、和平鸽就印在了他的脑海里。有了设计图案,接下来就是刀的材质问题了。为了了解制刀技术,沈从奇跑遍了北京、上海、福州、杭州等兄弟厂家,分析各种材料的性质和制作。第一把指挥刀终于在1992年7月诞生。

送军委领导和有关专家严格审议后,结论是:“龙缺劲,凤缺舞,不能充分体现解放军威武之师的形象。”沈从岐没有气馁,又没日没夜地学习。提交试用后,再次失败;重新设计制造,然后送审,又失败了。推翻,然后修改和制造...第十次,为了让专家们满意,沈从岐一次性制作了10把指挥刀,再次从浙江庆元县发往北京。

经过国家有关领导人、军委首长和军事科学院资深专家的审议,中山宝剑厂生产的礼仪宝刀最终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仪仗队的指挥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