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班的一只林鸟能飞三天吗?
人们说它聪明是好的,但人们说它笨拙是不好的。“但我认为墨子不对。稍后我会详细说明。首先,鲁班真的发明了木鸟吗?你真的飞了三天吗?那是人类飞行史上最重要的创举!就算达不到“飞黄腾达,非三日不可”的目标,只要能上天,也不容易。比如“竹蜻蜓”手一搓就会上天,这里面就包含了螺旋桨的原理。再比如滑翔机,里面包含了现代飞机的升力原理,显然远不是那个时代发明的。例如,有风筝和灯笼。虽然也是我国古代的飞机,但不太可能是春秋战国时期生产的。而且不是从竹子上砍下来的。总之,我觉得这只是墨子的寓言,先秦诸子都爱编寓言,寓言不真实,目的只是为了说明自己的哲学思想。墨子在这里只是比较“绝顶聪明”和“绝顶笨拙”。他先是说最聪明的鲁班爷发明了一种奇妙却无用的远远超出时代的木鸟,然后又举了一个普通木匠做的非常简单却很有用的汽车马具。两者的比较引出了墨子的哲学——称“聪明”对人才有利,对人不利。就算再聪明,也只能用。而我认为:这个道理大错特错。这就是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区别。中国人太务实,缺乏西方人浪漫幻想的科学精神。西方人从古希腊开始就有探索精神,对宇宙的奥秘有极大的好奇心。苹果落在牛顿头上。如果中国的人不只是说“该死”,牛顿从苹果树望向月亮,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麦克斯韦在研究电磁波的时候,完全不知道它可以创造一个丰富多彩的信息时代,只是觉得“有趣”。西方专利图书馆里有很多荒诞的发明,让人忍俊不禁,但正是这种疯狂的发明精神开启了工业时代。就拿无数人倾注毕生精力研究的永动机来说吧。虽然永远不会成功,也不会无用,但是有很多巧妙的想法,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摩擦,克服阻力。这些巧妙的想法最终奠定了机械设计原理的基础。如果鲁班真的能发明一种会飞的木鸟,哪怕只是个玩具,也一定蕴含着高超的飞行科学原理,那将是中国的骄傲。百家争鸣是中国思想最开放的时代,墨子是哲学家中唯一的科学家。即便如此,也没能产生一种纯粹的不计功利的科学探索精神。孔子对科学探索更不感兴趣。所谓“子无言,咎由自取”,固然说明孔子对鬼神不感兴趣,但同时也对自然奥秘不感兴趣。孔子只关心世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君臣之间的关系,父子之间的关系等等。孔子的学说最终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没有人再关心宇宙和自然了。甚至天文观测也只是为了探究上帝对天子的旨意,以此来验证人间的吉凶。当然,中国人技术并不纯熟,像鲁班这样的工匠也在不断发明创造,但墨子这样的思想家不屑于探索所谓的“奇技淫巧”,所以只有技术,没有科学。结果就是老大中国越来越老,越来越颓废,而好奇的欧洲人却永远保持活力。时至今日,中国人仍然只看重应用科技和直接效益,对一时半会儿换不了现金的基础科研从来都不舍得投入,所以至今没有拿过一个诺贝尔奖。唉,看来墨子的“助人为乐”大大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