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藏描述概念
实际上,从测井评价的角度来看,油藏描述技术是将单井(点)地层评价进一步发展为地面(区域)多井综合评价。从其发展过程和所能解决的问题来看,油藏描述可分为静态描述和动态描述两个阶段。静态描述是油藏描述的基础,动态描述是静态描述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一)油藏静态描述
静态描述主要包括:油田地质构造和储层几何形态的研究、岩相和沉积环境的研究、储层参数的空间分布和油气地质储量的计算。
1)综合利用倾角测井、地震和地质信息,研究确定油田地质构造(包括断层的分析)和油藏几何形态。
2)确定井剖面地层的岩相,研究油田和盆地的沉积相。
3)精确计算储层基本参数,研究其空间分布,绘制等厚图、等孔隙度图、等渗透率图、等油气饱和度图等。
4)计算油气地质储量。
5)研究岩石的力学性质,预测地层压力和破裂压力的梯度,研究地应力方向。
要完成上述任务,需要取一切准确的地质、测井、地震、分析和地层测试资料,规范油田测井,建立实用的解释模型和油田参数之间的转换关系,进行单井和多井的精细地层评价、测井相分析和地层对比,研究储层的纵横向分布规律和油气水分布规律,用计算机绘图技术绘制各种参数的等值图、三维图和切片图等图件。
(二)油藏动态描述
动态描述是油气田开发阶段的油藏描述。
1)研究油气田开发过程中油气藏基本参数的变化规律。估算油气压力、相对渗透率和油气饱和度,确定生产井产液剖面和注水井注水剖面,监测油水界面运动,动态描述油气田。
2)进行单井或整个油藏的动态模拟,为制定最佳开发方案和提高油气采收率提供依据。单井模拟的目的是使单井模型预测的参数与实测值很好地匹配。例如,通过调整油井模拟中各生产层的渗透率和表皮系数,预测的油井流动剖面、压降和压力恢复响应基本接近实测值。这样,可以获得改进的、可靠的和一致的储层动态描述结果。这种动态描述不仅集成了裸眼测井、岩心分析、重复地层测试器、试井和生产测井等可用信息;而且使这些不同类型的测量数据相互匹配,充分利用油井动态的所有信息。
显然,油藏描述只有通过多学科的结合和渗透才能实现。测井在油藏描述中的主要任务包括:关键井的选择与研究、全油田测井信息的标准化、油田测井解释模型的建立及参数转换、油田参数的空间分布及相应图件的绘制、单井动态模拟。显然,这些任务必须通过测井与地质、岩心分析测试、地层测试和开发信息的紧密结合来完成。
(3)储层描述技术中测井解释的特点
1)强调测井和地质信息在深度上的一致性。
2)整个油田的测井资料要标准化,尽量减少各种非地质因素和误差。
3)优化适合全油田的解释模型、解释方法和部分参数。
4)建立全油田测井信息与地质参数的转换关系,解决测井项目不全井的参数计算问题。
5)利用最新技术,从测井信息中提取尽可能多的反映地质特征的有用参数,并对油井剖面进行测井相分析,用岩心识别测井相分析结果。
6)单井动态模拟结果得到生产测井和油井测试的验证。
7)广泛采用数据库技术。
8)绘制各种等值图、三维结构图、切片图等。利用各种绘图技术,详细、客观地描述油藏。
(四)油藏描述的基本成果
1.单井评价结果
即单井数字化处理成果图和数据表,主要包括单井储层的岩性和基本参数(泥质或粘土含量、孔隙度、含水饱和度、渗透率、累积孔隙度和累积油气体积等。).对于关键井,还应包括岩心分析的基本参数和各种换算关系。
2.全油田综合研究成果
全油田各种参数的综合数据表,各种参数的等值图(如等厚图、等孔隙度图、等渗透率图、总孔隙度图、净孔隙度图、油气饱和度图等。)、三维构造图(包括不同角度切割的立体图)、全油田油气储量计算结果等。
(五)储层描述过程
图7-70是油藏描述流程图。需要强调的是,油气藏的描述是一个反复实践和认识深化的过程。油藏描述在勘探阶段的作用是对油田进行静态描述。勘探初期,利用少数几口井(如3-5口井)的测井、地质、测井资料和地震资料,通过单井解释、重点井研究、多井评价和综合研究,初步确定储层结构、储层参数的空间分布和储层边界,并绘制相应的图件,及时指导下一步油田勘探,特别是滚动勘探。
图7-70牛庄油田油藏描述框图
随着油田勘探开发的发展和井数的增加,需要更多的测井、录井、岩心、试采和地震资料来更准确地描述和评价油气藏。井越多,数据就越丰富,油藏描述就越完善和准确,也就越真实。可以说,从油田勘探开发初期到油田开发后期,都要不断进行油藏描述,才能不断提高油气田勘探开发的经济效益,最大限度地提高油田的最终采收率。实现少投入多产出的勘探开发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