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于食物链顶端的云南人

广东人以“敢吃”著称,尤其是各种野味,达到了“天上飞的飞机不吃,地上跑的火车不吃”的境界,“广东人吃福建人”成了撒娇的梗。

但是很多人忽略了一个地方——云南,有25个少数民族。云南人的食谱包罗万象。除了福建人,食材种类复杂,做法野蛮,口味偏好霸道,可以说是中国独一无二!

豆瓣评分高达9.1的《风味屋》由陈晓卿执导,甚至给出了一个评价:“食物链顶端的云南人”。说到吃,云南人从来没有输过。

在云南,最新鲜的是生的。洱海里活灵活现的小虾,泡在刚刚熟的酸辣酱里,拌着各种调料。多益和湖虾推陈出新,变成酸多益虾。虾跳得多高,说明它有多新鲜!

白族人招待客人时,总有一道很特别的家常菜,凉皮。好的生皮是以猪后腿、里脊、腰肉为主料,生皮要切得细而不碎。未经任何腌制处理,生皮由正宗的梅子醋、花椒、辣椒酱、瓜子、蒜末、姜、香菜、盐和酱油制成。

蘸了汁的生猪肉片吃在嘴里,绝对不会感觉到生猪肉片的腥气,反而有些鲜嫩,充满了你从未感受过的清香。

云南没人能比得过“散”。傣语“撒”是生食、凉拌的意思。它通常是一碗蘸酱和一碟肉和蔬菜的组合。

生活中,洒洒的配置不拘一格,可以随意混搭。挤上青柠檬汁,配上烤牛肉末,是入门级的柠檬洒。

半发酵的泡菜,烫过后有酸蚂蚁,是清爽的酸蚂蚁。

酸笋汁用木炭提纯,用生鱼糜混合香草,是一种浓而酸的鱼露。

可能你觉得不够强,我就给你来点强的!先准备猪血,把猪烤半个小时,剖开肚子取其血,直到猪血半凝固。

此时加入切碎的小米椒、茴香、大蒜除臭消毒,然后倒入酸菜水。不太友好的生鱼腥味,和同样刺激味蕾的巨酸混合在一起,就成了很好的待客佳品:“血洒”。

是不是太血腥了?可以试试生牛肉做的“苦酱”。半小时是打新鲜牛柳的时间。

再切一些香料,光听名字就忍不住想尝尝:香菜、虎杖、野韭菜。揉成圆形的肉末。

只剩下最后一个关键过程了。这道菜的名字叫苦撒。哪里疼?这就是调味汁的秘密——它来自牛的苦味肠子。

熬制酱料需要两个小时,黄牛胃液、胆汁和草的混合物包裹在苦涩的香肠里,此时散发出浓烈的“天然味道”。

打了半个小时的肉末遇上煮了两个小时的酱料,苦散终于完成。云南的野风,化作这道菜,摆在你面前。

云南人的野食一定是“有毒”的。云南人吃“毒”植物一点都不夸张,专业。

漆树,大部分人看到都会绕道走,因为随时会过敏。但在云南,却是可以用来炼油的宝贝。

最美味的是用鲜榨漆油将森林里的土蜂蛹煎熟,再用米酒煮,简直绝配,形成“蜂蛹侠拉”

在云南,吃还是一种耐心的竞争。等待,也是云南人对美食的信仰。有时候,当果实成熟时。九月,酸木瓜成熟。

然后,晒干,放入煮熟的鲫鱼中。最后,我等到了一锅完美的木瓜鱼。

有时候,等待是肉眼看不到的。渗透到微观层面——比如微生物发酵。

中国最著名的火腿产地之一宣威,怒江峡谷南段的老窝乡,也有独特风味的老窝火腿。

当地养了一年的猪,肌肉很细,甚至很肥。切下猪腿,用盐反复搓。反复揉压既能破坏猪肉纤维又能让盐分均匀渗透,这是火腿风味形成和长期保存的关键。

然后就是漫长的等待晾干。天时地利人和做出来的云南火腿,酥脆咸醇,油而不腻。

蒸火腿片最大限度的保留了新鲜度,咸香醇厚;鸡蛋切丁蒸熟,嫩滑细腻;作为饼馅,又软又油。

火腿中下部分布均匀,盐沉积适中。将火腿放入清水中炖3小时,不添加任何辅料。火腿柔软透明,脂肪包裹的香味浓郁。切成厚片直接吃,是普通人最感动的一顿饭。

不管是蒸还是煮,都可以搭配。

云南有一种特殊的固化方法:“伏”。

新鲜茄子晒干,撒上各种颜色的碎香料,用磨碎的生米发酵。

新鲜宰杀的猪,在各个可以煮熟的部位分开煮熟,留下一些难以处理的下脚料。这些下脚料不会浪费,还可以用来做饭。发酵三个月的黄豆,拉出细而韧的丝,在肉中加入香料。

四季陶罐酿造,悄无声息完成。用水炖,不用加其他配料,好吃。

云南的新稻晶莹剔透,但要把它变成鱼饵,还得费一番功夫。先把大米泡上几个小时,让大米吸收足够的水分,然后整齐地放在一个大木蒸笼里,放在炉子上,大火蒸至七成熟就可以了。

一碗揉好的饭团倒进窝里,每一次的敲打和耐心的揉搓都是对力度和速度的准确把握,是通过多年的经验积累而成的。一块块鱼饵最后出现在餐桌上,成为米饭的延伸。

诱饵的制作只是开始。当诱饵进入云南人的美食江湖,它的世界才真正打开。外脆内糯的烤鱼饵块

浓汤肉丝

光滑坚韧的油炸鱼饵块

在云南,一些酸味水果成为唤醒味蕾的流行小吃。小青柠檬中芳香物质和有机酸含量较高,酸味尖锐强烈,往往成为菜肴的点睛之笔。

相比于小青柠檬的新鲜和纯净,木瓜酸而粗糙,简单而冰冷,酸而脆,酸而大方,配以香料,开胃有肉。

成熟而酸涩,散发着诱人的果香,但入口却是高度的酸味。捣碎后配以盐和胡椒,是家常开胃小吃。

香蕉是香蕉的近亲。在云南人的菜单上,香蕉果只是首要食材,香蕉树的其他部分才是更吸引人的味道。芭蕉花煮,芭蕉叶蒸鱼。

香蕉芯也可以用来凉菜。香蕉芯松散,脆嫩,甜而微涩。煮20分钟,顺着纹理撕成小条。香甜嫩滑的香蕉芯包裹着辛辣浓烈的香料,滑嫩多汁。

香蕉的雄蕊熟透了,黏黏的,甜甜的,和蘸水形成了奇妙的搭配。

阴燃后的芭蕉花脱胎换骨,里面的整体口感捣碎,黏稠度恰到好处,与香料浸润交织,口感细腻丝滑;

香蕉叶包裹着腌鱼。烤好后,芭蕉叶将香气牢牢锁住,浓烈香浓的香辛料味完全进入鱼体内,形成了小江鱼鲜嫩复杂的包裹。

在吃辣的道路上,云南人独辟蹊径,早已自成一派。云南人吃辣的能力绝对是全国数一数二的。云南拥有世界。

世界上最辣的辣椒之一:“象鼻”是辣的。据说大象不小心把鼻子沾到这种辣椒上,会烫得鼻子狂抖。其霸道可想而知。云南有一道名菜:“鬼火青”。各种辣椒混合炒,加辣。有多辣?就像舌头烧鬼火,那叫刺激。

但是能吃辣只是基础。对云南人来说,什么都可以辣:酸木瓜辣;芒果蘸辣苹果蘸辣;草莓是辣的;菠萝辣;杨梅蘸辣吃。

而每个云南人家里,至少都有一袋“单山蘸水”。买个水果蘸着吃;烧个鱼汤蘸着吃;将一颗白菜煮熟,蘸一下;油炸一串,蘸一下...简而言之,我有一座浸过水的孤山。

云南人吃蘑菇,傲视天下。食用菌有2000多种,云南有600多种。外国人爱吃的平菇、香菇、金针菇,只能称之为“人工菌”,令人生厌。

一到雨季,各种细菌就出来了,细菌一抬头,云南人的心和胃就开始沸腾了。不管他们是穷是富,他们都必须吃这种细菌。块菌,牛肝菌,干巴,鸡枞,羊肚菌,竹荪,竹荪.....

干木耳的样子很难看,像被踩坏的马蜂窝,颜色像半干的牛粪,而且乱七八糟的,里面还有很多松散的毛...洗干净后,用肥瘦相间的猪肉和青椒翻炒,细细咀嚼,你会忍不住感叹:世界上有这么好吃的东西吗?

云南人吃蘑菇籽是有死气的。吃蘑菇籽从来没“闹过”,也不是标准的云南人。

很多外地网友提出的问题直接被推上了热搜:“我对一件事好奇了很久。云南的反派吃蘑菇中毒是什么样子的?”

无数云南人现身说法:

据我爸说,它就像《白雪公主》里的小矮人,但是会变色,会闪烁,会排队走路,边走边唱。

我同学的姐姐家以前也中毒过。在去医院的路上,他姐姐也说天窗里一直有小人在排队。到了医院,还看到有小人从窗口爬进来,排队。......

云南昆虫宴是一绝。

有怪味的虫子,云南人有独特的驱赶臭味的方法。开走后炒,算是开胃菜的一种。

竹虫,又叫竹蜂,寄生在竹筒里。炸制后的竹虫金黄有光泽,脆香,蛋白质含量高,是佐餐酒的佳品。

传说它鲜嫩可口,一口喝下去会上瘾。

其他地方的人看到马蜂窝就躲。云南人看到像大块猪肉一样的马蜂窝从天而降就不高兴。

三角梅是绥江特产,云南绥江人搬家吃三角梅是“专利”。放在温水里去尿,炒食物,又香又暖。

金蝉又名蝉猴,是有唐僧肉美誉的蝉幼虫。炸好的金蝉吃起来香嫩酥脆,难以忘怀。

四川、山东、广东、湖南、江苏、浙江、福建和安徽是八大菜系。有些菜系的食材完全一样,但烹饪方法却不一样。云南人往往会颠覆你对“吃”的理解。没有办法。这是云南。中国的地理类型、植被类型、生物和民族是最丰富、最复杂、最独特的宝藏。

如此多令人眼花缭乱、随处可得的山野食材造就了今日云南最独特的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