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掌握的专利技术实例。
他还表示,2021年,华为是中国专利授权量最多的公司,在欧洲专利局专利申请量排名第一,在美国新授权专利数量排名第五。华为PCT专利申请量连续五年全球第一。
华为每两年发布一次员工过去一段时间的“十大发明”。该奖项旨在肯定和奖励具有创造新产品系列潜力、成为产品重要商业特征、为公司和行业带来巨大商业价值的发明或专利技术。
6月8日,华为公布了2021年度十大获奖发明成果。由于竞争激烈,出现了平局,最终选出了* * 11项发明。这些发明涵盖了自动驾驶、5G网络、终端等领域。
详情如下:
第一项是全新的加法神经网络。本发明可以在保证精度的前提下降低70%的计算功耗和电路面积,相关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终端设备、消费电子产品、智能汽车和电信网络。
第二项是多目标博弈算法。这项发明解决了自动驾驶中的一些关键挑战,包括在城市道路上人车混杂的复杂场景中的定位、感知和决策问题。本发明解决了70%以上的交互场景接管问题,中转时间缩短了40%,存储成本降低了200倍,计算功耗降低了85%以上。
第三个项目是虹膜。光纤的无源特性使其管理非常困难。这项专利通过在光纤上雕刻光学虹膜,并将其作为光纤的生物标签,帮助运营商加快光纤宽带的部署,减少30%的资源浪费,降低20%的运营成本。
第四项是全精度浮点计算。本发明实现了高效率和高精度计算能力的融合,满足高性能计算、AI推理等场景的浮点计算需求。目前,本发明已投入到升级芯片中。
第五项是平视显示系统。华为称这项发明“划时代”。解决了智能汽车平视显示系统中的重影、眩晕、眩晕等问题,大大缩小了体积,释放了计算资源,减少了时延,使消费者看得更清楚,成本更低。
第六项是确定性IP。本发明实现了大规模分组网络的确定性低延迟和低抖动。基于这一发明,华为发布了独家的确定性IP网络解决方案,实现了微秒级精度的远程工业控制。
第七项是风筝项目。本发明可以帮助运营商在其企业客户园区部署远程核心网络或“风筝网络”,满足制造业、采矿业和教育行业的高可靠性和安全性要求。
第八项是BladeAAU和Massive MIMO方案。这项发明解决了室内和室外5G部署的关键挑战。室外,BladeAAU可以极简方式部署5G网络,同时保证不同标准的最佳网络性能;室内,分布式MIMO技术可以大大提高5G网络的容量和用户体验。
第九项是5G单空。作为一项已经纳入5G标准的技术,本发明可以使网络使用更多* * *频谱资源,将5G跨标准频谱资源的* * *共享比例从4G时代的40%提高到90%。基于这一发明,华为实现了业界唯一的毫秒级动态频谱商用能力。目前,该发明已在全球26个局成功商用。
第十项是主动-被动网络附加存储。本发明实现了全球首个对称双主动高端存储系统,性能是业界的两倍,可以满足交通、能源、金融等领域的扩容和零业务中断要求。
第十一项是LinkTurbo和Hyperhold。本发明是纯终端侧加速组合。利用这项专利,智能手机可以在各种网络和内存使用条件下给用户带来流畅的体验。LinkTurbo可以显著提高并发下载速率,降低游戏延迟和视频缓冲延迟,而Hyperhold可以大幅扩展可用内存,提高基础读写性能。
2021年,华为公布了5G专利费率,并表示将提供适合5G手机价格的合理百分比费率,最高许可费为每台2.5美元。公司预测,开始收取5G专利费后,华为2019-2021的知识产权收入约为12亿-13亿美元,专利开放许可的范围将从电信基础设施和消费电子终端扩展到物联网和网联汽车。
“过去,我们(加强)知识产权是为了捍卫自己,确保自己业务的安全。通过这么多年的积累,(华为)在5G、WiFi 6、音视频编解码、光传输、光智能等主要领域形成了高价值的专利包,拥有一定的话语权。”华为创始人任在最近的一次专利研讨会上表示。
他认为,华为应该建立一个合理的价格基准,让业界公平合理地使用其专利技术。在获得适当的R&D回报的同时,也有利于华为在国际社会的创新者形象。此外,华为使用了别人的专利并合理支付,从而在全世界建立了有利于创新的知识产权价值观和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