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思维,思维可视化。
?——视觉思维,让思维无所遁形。
思维可视化是指将看不见的思维(思维路径和思维方法)用一系列的图表或图表的组合呈现出来,使之清晰可见的过程。这是一个高效的工作和学习策略。可视化的“思维”更有利于理解和记忆,能有效提高信息处理和信息传递的效率。简单来说就是“一图抵一万字”,意思是我们可以从图表中获取更多的信息。
为什么要关注思维可视化?
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是隐性的,思维传递和学习的难度远大于纯知识。如果能清晰地呈现“无形”思维的过程和方法,自然就能更好地理解、记忆和运用。有人总结了我们应该重视思维可视化的十个依据:
1.人与人之间93%的交流依赖于非语言行为,而在非语言环境中,视觉在接收信息和传递感情方面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2.你大脑将近50%的能量在视觉处理上,这是一个相当大的比例。
3.70%的感觉感受器都集中在你的眼睛里,所以我们更容易吸收视觉信息。
我们每1/10秒就可以得到一条视觉信息,这比阅读、消化、理解一段文字要快得多。
5.通过在视觉信息中使用令人愉悦的颜色,人们更有可能阅读,也更愿意阅读。
6.当产品介绍有插图时,人们会更好地理解它。你可以看看淘宝上的产品介绍来证明这一点。
7.当人们识别方向时,有插图的路标比没有插图的纯文本路标对路人的帮助多323%。
8.当信息以视觉形式呈现时,个人效率普遍提高17%,脑力资源使用减少20%。
9.在团队工作项目中使用可视化工具,可以节省10%的脑力资源,整体效率提高8%。
10.“一图抵一万字。”-华盛顿邮报,1925年7月26日。
对于学生来说,“知识加工”和“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几乎是看不见的,大部分师生都把注意力放在答案上,几乎忽略了求解过程。事实上,学生思维的培养不等于“答案的积累”,而是来源于“获得答案的思维方法和过程”。答案的积累只能让学生在再次面对类似情况时做出实证性的结果,而不能做出理性的判断。因此,当题目或题型不再熟悉时,学生无法应对,因为“感性经验”与他们面临的情境无关。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必须从“关注答案”转变为“关注答案的生成过程”,从依靠感性经验转变为理性思考解决问题。要实现这种转变,就必须清晰地呈现“无形”思维的过程和方法,从而更好地理解、记忆和运用它。
学生有了视觉思维会有什么优势?首先,每个孩子都要学那么多科目,比如“外化语言、政治、历史、地理”,处理信息、管理时间的能力略显不足。这时候,视觉思维就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这也是今天尖子生和大部分学生的区别之一;其次,拥有可视化的思维方式,会让学生在处理具体事物时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如果你掌握了视觉思维能力,当你完成小组合作或班干部管理时,孩子的管理能力和领导力会得到显著提高,等等。
视觉思维代表名人。
爱因斯坦曾说:“我所有的想法都是用画的方式画出来的。语言只是我用来向别人解释自己想法的工具。可见爱因斯坦一直将“视觉思维”视为自己的有力工具。他在那个时代已经掌握了“视觉思维”的精髓,但他并没有系统地解释和深化这种思维。
列奥纳多·达·芬奇精妙地运用了思维可视化。在他的《锤子手稿》一书中,大约15000页的笔记和绘画,都是由艺术和科学混合而成的视觉思维图。这本书包含了物理工程、机械动力学、生物工程、人体解剖学、天文学、建筑学等一系列自然科学。也被称为“人类智慧的巅峰”
夏洛克·福尔摩斯运用记忆宫殿和演绎法还原案情,现场模拟还原一系列破碎的细节,然后运用场景推理技术,探知案情的本质,即在脑海中建立一个视觉思维场景。
天才军事家拿破仑运用视觉思维,将“纵队战术”练就炉火纯青,率领法军驰骋欧洲战场,屡战屡败,以弱胜强却保持了40余战全胜的传奇。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在他的著作《未来之路》中说,“视觉思维将是我们下一阶段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比尔·盖茨说过:视觉思维可以连接很多知识和想法,从而最大限度地创新。
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运用视觉思维,将晦涩难懂的生物进化理论以生动形象的形式展现出来,使人类第一次真正对自身的来源有了透彻的了解。
中国有一个独特的民族——苗族。历史上经过多次迁徙,人物都失传了。他们运用视觉思维的原理,将族群生活的历史、文化和习俗嵌入到服饰和首饰中。也被称为穿在身上的“历史书”。
经典物理学的创始人牛顿很早就开始用视觉思维做笔记。牛顿一生涉猎广泛,包括物理学、数学、天文学和哲学,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全才”。在他的手稿中,有大量的研究实验和数据,牛顿通常以思维可视化的方式记录他的研究。?
爱迪生一生有2000多项发明,1000多项专利。在爱迪生的发明史上,视觉思维是一项重要的能力,在爱迪生的很多发明中都有体现。爱迪生刚发明留声机的时候,做了一个观点,最后做了一个机器。
(部分素材借用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