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造出“世界最小卫星”的18岁印度天才后来怎么样了?
十几岁时,他已经拥有六项国家发明专利和十多项实用新型专利。他的发明被用于上海世博会山西馆,成为纪念品。
所谓“少年出英雄”,天才所能达到的高度,并不一定是普通人十倍的努力所能达到的。在笑着担心作业考试的年纪,他们已经在某个领域有所成就。
人们对印度的印象大多是贫穷落后,但其实还是蛮有才华的。在美国顶尖的理工科大学中,印度人甚至占到了40%。
然而,一名18岁的印度高中生开发了“世界上最小的卫星”,现在在印度航天部工作,前途一片光明。
“青春是探索的大好时光”
这位名叫RifathSharook的航天天才于1999年出生于印度泰米尔纳德邦。他家境殷实,属于高种姓制度,这为他从事科研工作提供了强大的后盾。他的父亲对他寄予厚望,甚至以这位前印度领导人的名字为他命名。
像所有的神童一样,他天生聪明,事必躬亲。在前卫和优越的教育条件下,他接触到的东西比同龄人多得多。
他对科研有着浓厚的兴趣,最向往的是航空相关领域,并有意识地向这方面靠近学习和生活。
中学时,RifathSharook致力于物理、化学和其他重要学科。他不仅掌握了课堂知识,还在课后充分拓展,自学了航天领域涉及的基础理论。后来他独自研究卫星技术,很快掌握了足够的理论知识。
作为一个敢想敢做的人,他开始实践,做出了很多太空小发明。他曾经发明了一个重约1200克的氦气球来代替气象气球。虽然有趣,但作用有限。
照此发展,正常情况下他应该循序渐进地上大学,进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成为一名优秀而普通的科研人员。
“天才工作,天才创造”
转折点发生在2017。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举办了“太空中的立方体”个人卫星生产和设计竞赛,这是一次校园竞赛。本来是用来激发年轻人的创新精神,却冒出了一个“世界之最”的发明。
RifathSharook设计制作了一颗小卫星,最终从来自56个国家的86000件作品中脱颖而出,成为大赛冠军。
他将这颗卫星命名为“KalamSat”卡拉姆卫星,据说是为了向印度核科学家卡拉姆博士致敬。
它的边长4厘米,体积只有64立方厘米,质量只有64克,相当于一个蛋壳。它被称为“世界上最小的卫星”。
据RifathSharook报道,卡拉姆卫星是3D打印的,由碳纤维增强聚合物制成。他的初衷只是为了测试这种材料的性能。按照草图做好设计后,完成度出乎意料的高。
里面的微型计算机和八个传感器可以采集和发送太空中的辐射、温度、大气变化等数据,还可以测量地球的自转和磁场数据,还具备普通卫星的基本功能。
令人惊叹的是,在卡拉姆卫星的整个设计制造过程中,成本仅为65438美元+0.400,既创新又节能,冠军实至名归。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亚轨道主任称赞道:“立方体卫星正在改变我们探索宇宙的方向!”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特意用SR4火箭将其送入亚轨道,执行了4小时的任务,并在微重力下工作了12分钟。
此外,RifathSharook还打破了多项世界纪录,如世界上第一颗3D打印卫星和世界上最年轻的卫星发明者。
他的消息传回印度,他的名字变得家喻户晓,印度人关注这位18岁造卫星的天才。
"小鸡们正在展开翅膀。"
那么RifathSharook是否继续向航天领域发展?他是走得更远还是“伤害钟勇”?他没有沉迷于媒体的追逐,而是继续学习和实践,力求更进一步。
印度当局向他伸出橄榄枝,聘请他为印度太空部最年轻的太空研究员。印度过去航天实力发展缓慢,专注研发的固体燃料发动机推力不够大。激光陀螺仪和原子钟的重要集成依赖进口。
所以当RifathSharook出现的时候,印度的太空部就是一个宝藏。一旦有类似对外交流、学术研讨的活动,系里总会给他留个位置,创造条件让他进入更深的领域,不断探索。
RifathSharook的“省钱”符合印度航天追求的“高性价比”。印度投资《曼加里安》的总成本只有7000万美元,还不到一部宝莱坞电影的投资。
RifathSharook参与研发后,印度的航天发展变得比较快。在一次火箭发射中,实现了一箭104星。主要载荷是自己的电子侦察军用卫星,成本大约是世界同类的十分之一。
RifathSharook的天赋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他不仅研制卫星,还研究火箭回收领域。
火箭回收技术非常匮乏。如果能有效回收火箭,发射成本将大大降低,在未来航天领域将占据更大优势。目前,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火箭回收技术仍处于领先水平。
在印度航天部的全力支持下,RifathSharook组建了以他为首的18人的火箭回收研究团队,全部由对航天感兴趣并有一定基础的年轻人组成。
这项技术的任何微小进步都是新的突破,这个年轻的团队相信很快会取得进展,未来可期。
当RifathSharook为印度航天做出贡献的时候,相关部门不应该亏待人才。RifathSharook的报酬很高。此外,他还被印度政府授予“国家首席科学家奖”的称号。一般来说,获得这一称号的研究人员大多年龄较大,经验丰富或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比如以“墙上的洞”实验闻名的Sugath mitra博士,直到实验结果显著提高了识字率,他才做出这种区别。他在印度的地位可见一斑。
RifathSharook的“名利双收”令人羡慕。活跃在科研前沿的他,未来有无限可能,把自己的爱好变成工作特长,在自己喜欢的领域施展才华。这正是我们许多人梦想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