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io8中列举的哪些主体可以在专利法中规定?
1.发明人或者设计人,是指对发明创造的实质性特点做出创造性贡献的人。在完成发明创造的过程中,只负责组织工作、为物质技术条件的利用提供方便或者从事其他辅助工作的人,不属于发明人或者设计人。其中,发明人是指发明的发明人;设计人是指完成实用新型或者外观设计的人。发明人或设计人只能是自然人,不能是单位、集体或课题组。发明是智力劳动的结果,不受民事行为能力的限制。因此,无论从事发明的人是否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只要他完成了发明,就应当被认定为发明人或者设计人。发明人或者设计人包括非职务发明创造的发明人或者设计人和职务发明创造的发明人或者设计人。非职务专利服务发明创造,是指不是由本单位完成的,也不是主要利用本单位提供的物质技术条件完成的发明创造。对于非职务发明,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发明人或者设计人。非职务发明创造由两个以上发明人、设计人共同完成的,完成发明创造的人称为* * *共同发明人或者* * *共同设计人。* * *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和取得的专利权归* * *所有。2.单位对于职务发明创造,专利权的主体是该发明创造的发明人或者设计人所属的单位。职务发明创造,是指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或者主要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完成的发明创造。这里所说的“单位”包括国内各种所有制类型和性质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在劳动关系方面,既包括固定工作单位,也包括临时工作单位。职务发明分为两类:1,执行本单位任务完成的发明创造。包括三种情况:(1)在自己工作过程中做出的专利发明;(二)完成本单位交付的本职工作以外的任务所作出的发明创造;(三)辞职、退休或者调动工作后1年内做出的与本人在原单位承担的工作或者原单位分配的任务有关的发明创造。第(三)种情况,只有同时满足两个条件,才能构成职务发明创造:一是必须在发明人或者设计人从原单位辞职或者调动工作后1年内作出发明创造;二、发明与发明人或者设计人在原单位承担的工作或者原单位分配的任务有关。2、主要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完成的发明。“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是指不对外公开的资金、设备、零部件、原材料或技术资料。一般认为,如果在发明创造过程中使用了公司的全部或大部分资金、设备、零部件、原材料和未公开的技术资料,这种利用对发明创造的完成起着不可缺少的决定性作用,可以认为是主要利用了公司的物质技术条件。如果只是利用了少量的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并且这种物质条件的利用与完成发明无关,则不能认定为职务发明。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完成的发明创造,本单位与发明人或者设计人有合同约定专利申请权和专利权归属的,从其约定。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和取得的专利权属于发明人或者设计人所在单位。发明人或者设计人享有署名权和获得奖金、报酬的权利,发明人或者设计人可以通过书面声明放弃署名权。三、受让人是指通过合同或者继承依法取得专利权的单位或者个人。专利申请权和专利权可以转让。专利申请权转让后,如果取得了专利,那么受让人就是专利权的主体;专利权转让后,受让人成为专利权的新主体。两个以上单位或者个人合作完成的发明创造,或者一个单位或者个人接受另一个单位或者个人的委托完成的发明创造,双方约定发明创造专利权申请属于委托方的,按照其约定,申请被批准后,申请的单位或者个人为专利权人。单位或者个人之间没有约定,构成委托开发的,专利申请和取得的专利权归受托人所有,但受托人可以无偿实施该专利技术。受让人取得专利申请权或者专利权后,不成为发明人或者设计人,发明创造的发明人或者设计人不因专利申请权或者专利权的转让而丧失其特定的人身权。从专利利用权的角度看,受让人也保护专利利用权的受让人,即通过合同取得专利利用权的法人或个人,包括独占许可人、独占许可人和一般许可人。4.外国人外国人包括具有外国国籍的自然人和法人。在中国有经常居所或者营业所的外国人,享有与中国公民或者单位同等的专利申请权和专利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