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事迹材料
在我们平常的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就是故事素材,可以引导读者认识和学习先进。准事迹材料要注意哪些问题?以下是我给你整理的2021创业的故事素材(一般5篇)。欢迎大家借鉴和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陈聪聪,新罗区龙门镇考塘村人,出生于1986年6月。2006年开始工作,在闽西商贸城从事PVC塑料管材管件批发。从2009年开始,这位同志不断扩大在PVC管道行业的市场份额,成立了福建余凯塑料有限公司,专门研发生产新型塑料家居产品,成为塑料家居行业的佼佼者。福建余凯塑胶有限公司是一家集R&D、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民营企业。其采用线上线下双渠道进行销售,2016成交额为2300万元。近年来,公司通过研发获得四项专利,分别是2013研发的环保塑料洗衣池,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014研发的塑料仿古永动凳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2014下半年,又研发出新一代塑料洗衣池——可拆卸洗衣池,并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龙门镇建材城公司基地主要从事产品研发,公司产品的生产地位于福建省厦门市。公司注重新型环保材料的家居设计。从原材料采购、生产配料、注塑成型到包装入库,公司严格按照ISO9001:2000质量管理提醒要求。每道工序、每一个环节都保证了员工自检、工长检、质控抽检和三岛关的严格质量控制,从而保证了产品质量要求。公司有一个小型注塑机车间和一个大型注塑机车间。注射量从100G到35000G不等,保证了不同产品的生产要求,可以为配套企业做不同的设计和集成。
目前,公司在中国大部分地区设有销售网点或分公司,部分产品还出口东南亚市场。公司将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更专业化的产品和服务,通过不断创新和改进,努力成为塑料家居行业最具竞争力的制造商。
创业事迹2 1991年,刚刚二十出头的江在红学习刺绣技艺已经七年多了。她拿出自己省吃俭用的600元钱,试着做自己想做的事:自己选面料,自己画花,自己铁丝,自己绣花。着急的时候组织刺绣工人一起绣,用自己的美术知识和刺绣技术指导刺绣工人。通过不断的努力,1996成立了天信向秀工厂,作为中国创业女性成功案例,中国创业女性成功案例。2003年,企业升级为开福向秀研究所。
研究所成立不久,经验不足的江在宏在韩国遇到了不良摊贩,被骗走654.38+0万余元,这对新扩建的研究所来说无异于灾难。江在红擦干眼泪,在多方面的帮助下坚持下来,咬紧牙关渡过难关。她精心打造了“重红湘绣”品牌,使企业的生产能力在湖南湘绣中处于领先地位。她的双面湘绣《阴阳轴》是世界上最大的刺绣,2004年在里昂美术馆展出,作品多次获得中国工艺美术最高奖“百花杯”金奖和国际双料奖。
费仲选择投资的第一个项目是教育。从65438到0999,她投资创办了长沙华夏实验学校。9年来,费仲一直在利用其他行业的利润为她的教育输血。教育行业投资大,回报慢,投资风险高,其中的起起伏伏难以言表。尤其是2001,湖南民办教育“大洗牌”,兄弟学校悲惨倒闭之后,她刻骨铭心。面对危机,她不得不在压力下创新基础教育体系,同时扩大投资领域。通过投资运营产业、房地产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等行业,从最初的2000万元投资到现在的3亿元教育投入,费仲一直在为自己的教育梦想不懈努力。
创业事迹材料3建平县铁南街铁南社区劳动保障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的宗旨,依托政府惠民政策,以“创先争优”为契机,积极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政策咨询、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受理贴息小额贷款申请,提供就业援助。今年53岁的刘胜是建平县第一糖厂的下岗工人,现在是建平县万寿蔡晟针织品超市的法人。
2002年,刘胜毫无例外地成了下岗工人。作为一家之主,没有工作和收入来源,他感受到了生活的压力,渴望找到一份工作来贴补家用。他开始关注各种招聘信息,把在报纸、电视、电线杆上看到的信息都写下来,晚上电话联系。就这样,他在路边摆摊,在商场门口擦鞋,在养猪场喂猪。但这些经历告诉他,这并不能从根本上扭转目前的困境。她决定通过再学习,学习一门技能,开始新的事业。她连续三期参加就业局提供的糕点制作和烹饪技术,一边学习,一边寻找适合自己的职业。
后来,他在一家针织品批发店工作。因为他认真研究商品的购销和消费者的心理,所以他的销售业绩一直很突出,深得老板的常识。经过几年的工作生活,刘胜积累了很多销售经验,尤其是商品采购。对他来说,他熟悉商品,哪里的商品丰富,哪里的商品便宜,哪里的商品时尚实用。这一点他了如指掌。他结束打工生活,在建平县万寿西村开了一家针织店,做得游刃有余。很快他就觉得由于缺乏流动资金,经济效益受到严重影响,四处筹钱无果,吃不好睡不好。
得知情况后,社区主动帮她办理了再就业优惠证,申请了小额贷款。他积极参加就业局组织的市场营销专业培训。经过30天的训练,刘胜受益匪浅。有了资金和强化的营销理念,刘胜的超市扩大经营,销售业绩一路攀升,平均每周一次,销量可观。目前他已经雇佣了6名下岗工人,主要从事给街边店铺送货,增加了销售额和收入,解决了下岗工人的就业问题,让他们有了稳定的收入,解决了后顾之忧。
刘胜失业了,我相信他的创业之路会越走越宽。
刘玉玲铁南社区经营的玲玲冷饮冷库面积小,需要扩建,但资金不足严重影响了经济效益。她着急上火,却没有办法解决。铁南社区领导得知这一情况后,积极与就业局联系,为刘玉玲争取贴息小额贷款。经过注册、培训和考试,刘玉玲获得了结业证书。就业局领导在铁南街道劳动保障所、铁南社区相关人员陪同下,亲自到刘玉玲零陵冷库考察,最终通过审批。目前,3万元的贴息贷款已成功转到刘玉玲的账户上。
看着刘玉玲脸上发自内心的微笑,我们也相信她的未来会越来越好。
创业事迹材料4从一个怀揣月薪几百元梦想的打工仔,到一个拥有40多名工人的初出茅庐的企业领袖;从一个只有初中文凭的少年,到敢于创新、追求进步的行业精英,平凡的黄以十几年的坎坷经历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实现了人生的价值,演绎了一段白手起家的创业传奇。
黄,男,出生于1967,陕西省城固县董家营镇莫也庙村人。现任大巴山食品厂总经理,先后被评为致富带头人、产业发展带头人、“十大青年企业家”。他创办的大巴山食品厂解决了当地40多名青壮年农民的就业问题,为当地农民工再就业做出了贡献。
全心全意创造事业
“梅花香自苦寒来”。黄走过的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相反,他的创业过程充满荆棘。但他凭着顽强的斗志和毅力,一步一步努力创造了一个可以发挥自己价值的事业平台。
1.艰苦的童年磨砺了他不屈的性格。俗话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黄的创业故事与他贫穷而艰苦的童年密不可分。黄从1983毕业后,担任。
苗公社的农村电影放映员,多年来兢兢业业,冒着风雨和严寒,翻山越岭,跋山涉水,把文化娱乐送到了千家万户。2007年,电影走下坡路,黄去了上海无线电二厂工作。他一直想做自己的事业,2008年回国。2009年,他看好食品加工项目,向亲戚朋友借钱,成立了大巴山食品厂。
一个人要想有真本事,就要有所突破。2008年,黄满怀创业激情回到家乡,迈出了创业的第一步。正所谓万事开头难,摆在黄面前的问题数不胜数:厂址没定下来,前期资金没落实,技术人员没到位...面对重重困难,黄并不胆怯。回到家乡后,黄做生意最重要的就是先人一步,怕别人,高人一等。早期由于资金不足,他找了一个废弃的小学,买了一些生产设备和设施。他看到了市场前景,于是坚定不移地做起了食品生产和销售。他带领自己的技术骨干加班加点研制样品。8月的天气异常炎热,但凭着他们的创业激情和拼搏精神,仅用了一个多月就开发出了几个样品,并于当年9月正式将产品投放市场。令人惊讶的是,该系列产品一上市就异常火爆,供不应求,实现了产销两旺的目标。黄成功地迈出了创业之路的第一步。
第三,良好的创业环境为工厂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创业环境是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随着县政府
为促进生产要素流动,拉动创业就业,不断改善创业环境,为创业大军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有力支撑,黄感受到了当地政府营造的良好创业环境。在各职能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黄带领大巴山食品厂全体员工锐意进取,拉开了企业做大做强的序幕。
为了生产出一流美味的食品,黄引进了一批先进的生产设备,并在员工中普及了操作技术。就这样,一个优质高产高环保的食品生产企业在董家营镇这个人杰地灵的地方立足了。
思考饮水思源,勇于担当
在黄看来,做一个企业,还应该思考饮水思源。如果财富取自社会,它应该用于社会。几年来,黄积极服务青年就业,帮助下岗职工就业,为政府解决城镇人口就业、下岗职工再就业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一,实现农民工就地就业,减少留守老人和儿童。董家营镇的人们很难靠种地为生。村里的青壮年劳动力大多会选择外出打工,留下老人照顾年幼的孩子。所以平时很难看到村里的青壮年,村里的孩子也无法得到良好的教育。有着艰难童年记忆的黄办起了工厂,招收村里富余的青壮年劳动力,实现村民就近就业。这样村民既能照顾家人,又能挣钱补贴家用,得到了村民的一致支持。
第二,推荐村民就业,带动他们共同致富。黄知道单靠自己的力量解决所有村民的就业问题是远远不够的。于是,他想尽办法联系兄弟企业,推荐村民就业,为没有技术、没有经验的村民提供免费就业培训,解决了相当一部分村民的就业问题。
好事多磨。在黄的努力下,村里的大部分剩余劳动力在2010得到了合理的利用。仅大巴山食品厂就招聘了40多名农民工,并计划进一步扩大工厂规模,解决更多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精心管理和建设团队
黄担任大巴山食品厂总经理以来,深知企业要发展得更快更好,就必须不断提高员工的素质。所以他一手抓管理,一手抓业务,一手抓团队,开创了现代企业管理的新局面。
第一,重视管理,从上到下争取发展。大巴山食品厂招聘的员工多为农村富余劳动力,黄是一个素质低、纪律意识弱的村民。为了提高员工的纪律性,黄精心组织,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选拔最优秀的管理人才加盟。为了说服村民遵守规章制度,黄以身作则,经常与员工沟通,最终建立了一支纪律严明的员工队伍。
第二,抓业务,率先求发展。厂内销售市场的开发是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黄带领全体员工分析市场,划分区域客户,逐一进行营销。他克服重重困难,带头在各商场进行攻关,为工厂产品的销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带出一批优秀的业务能手。
第三,抓队伍,提高素质,发展。创业的黄意识到一切以人为本,没有好的基础很难发展事业。于是他制定了“一小时学习制”,每天留出一小时组织员工进行业务培训和交流,并在工厂设立读书角,鼓励员工下班后学习。此外,他还经常派员工出去学习,回来后和其他员工交流。
在黄的不断努力下,大巴山食品厂2011年销售额达到320万元,并制定了2012年突破450万元的目标。“创业有起点,事业没有终点”。黄深知,今天的成绩只是明天事业的一个基本点,是人生的一小步。在今后的生产经营中,他一定会高举“青年创业”的大旗,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为家乡的农民工再就业多做贡献。
创业事迹5吴53岁,安阳华英精细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市人大代表、市乡镇企业协会副会长。
吴是大学化学工程系恢复高考后的第一位毕业生,她热爱化学工程研究。她不顾家人的阻挠,放弃了舒适优越的政府官员工作,毅然前往企业从事化工技术研究。1995奉命在一个已经关停好几年的乡镇化工厂当厂长。她充分发挥科研优势,走科技创新之路,逐步带领企业走出困境。她从北京燕山石油化工厂的废弃物中找到垃圾“随机物”,成功研制出“改性无规聚丙烯填充母料”,降低了塑料大米的成本。仅此一项,就为企业创造了10多万元的产值,盈利15多万元。1990年开发出“邻对硝基甲苯”产品,填补了省内空白,并通过省级鉴定获得乡镇企业成果一等奖。1999,研发的新产品“间硝基苯甲酸”获河南省星火奖,乡镇企业科技成果一等奖,第五届全国高新技术产品博览会金奖,故事素材《妇女创业事迹》。她的公司年利税654.38+0.09万元,安排了35名下岗职工和50名农村富余劳动力,促进了交通、化工等行业的发展,为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先后被评为河南省科技先进企业、安阳市科技创新先进企业,跻身安阳市非公企业50强。
她先后获得河南省“三八红旗手”、“巾帼创业带头人”、“百名科技女杰”等荣誉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