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别人的老婆最漂亮,别人家的孩子最听话

很多家长认为最好的孩子是“别家的孩子”,因为别家的孩子会自己定闹钟起床,永远不用担心作业,不挑食,个子高,体育好,情商高,更重要的是成绩拔尖,要么北大,要么清华。

但是,很少有父母能反思自己在孩子心目中是不是一个好妈妈好爸爸。他们不喜欢我们不是别人的父母吗?他们会羡慕别人的父母温柔、博学、有钱、有势吗?

当我们用比较的眼光看孩子的时候,孩子肯定会学这种方式,迟早会用这种方式来对付我们。

一个学生参加了学校的朗诵比赛,得了第三名,成绩不错。

结果她回去酸溜溜的跟她妈说,我怎么跟人家比。得了第一名的同学,妈妈是电视台的主持人,第二个同学,妈妈是报社的记者。你帮不了我。

她听了很震惊。有点悲哀的是,我曾经告诉我的孩子谁聪明,谁勤劳。我不认为这有什么不对。结果当我和其他家长比较的时候,一方面很生气,同时又觉得自己很无能,满足不了她。

这些感受一定在孩子心里。

孩子不想被比较。因为被比较意味着我没有让父母满意,父母想用其他孩子的样子来掩盖我,抹去我的存在。

孩子如何证明自己是为自己而活?他不认同这部分,也不成为别人的孩子。他需要懒惰和笨拙来维持自己的存在。

被人比较后,你不觉得羞耻和勇敢吗?不完全是。这让人感到愤怒和羞耻,让他们感到无能。一个孩子有这种感觉已经很久了。他能学好吗?

很多家长在教育上吃了很多苦,但我也遇到过很多很有才华的家长。他们的教育方式不仅让我眼前一亮,也让我坚信父母在教育上的自觉和自省会给孩子带来不可估量的好处。

我认识一位家长,从小就教孩子去体验、发现、理解生活。

他有一次凌晨两点带着十几岁的儿子出门,开车穿过合肥的大街小巷。他儿子感慨地说,我们睡觉的时候,还有很多人还在忙。

儿子上高中的时候,曾经给孩子一辆三轮车,让他在上面住一天。结果夏天,小伙子就在水果批发市场,捡垃圾,帮人送水果,晒太阳。他一天挣的钱只够他简单地吃两顿饭。他意识到赚钱不容易。

后来儿子喜欢上了小发明,获得了国家级奖项,于是带着孩子,申请了专利,找了合作厂家进行定量生产,组建了团队在某宝运营。在整个过程中,孩子们不是旁观者,而是参与者和***同决策者。

孩子的妈妈曾经带着怀疑(傲慢)和抛弃(骄傲)的表情说,有一天她回家的时候,她爸爸和她爸爸正在家里抬桌面。因为他们在家里做一个新发明,电锯不小心锯到了桌面,把桌面锯裂了,所以他们把它抬出来扔掉了。

后来这个孩子因为他的发明得到了认可,被邀请和其他40多个来自全国各地的高中生一起参加某国的活动。因为他的出色表现,成为了两国的亲善大使,并且不经考试直接被那个国家的著名大学录取,所有学费和生活费都得到赞助。

总觉得别人家的孩子很不可思议,可是别人家的父母不也是吗?

这个孩子的同学公开羡慕他有这样一个贤明的父亲,他也是老师和朋友。

当我们觉得这个孩子这么小就有这么好的表现的时候,我们有没有看到那个父亲在孩子的成长中所付出的努力?

有人说我为了孩子连工作都不去做。我一天24小时为他服务。我付的钱少吗?

但是,陪伴不仅仅是为了证明我们愿意付出时间,更是为了看到和满足孩子成长的需求。我们在乎自己的努力,我们在乎孩子的需求,这是两码事。

就像这位父亲,在陪伴孩子的时候,通过基于孩子经历和成长的探索,向他们介绍这个世界。

当我们的孩子内心充满焦虑和恐惧,觉得考完试就没有未来,觉得世界危在旦夕的时候,别的孩子却觉得世界很好玩,可以做的事情那么多。

如果不知道做什么对孩子成长有好处,那就先把自己变漂亮吧。热爱生活,热爱工作,关心孩子的喜怒哀乐。这是最好的教育。

每天围着孩子的成绩转,把孩子的成绩变成了自己的心电图,只会增加自己和孩子的烦恼。

总说,压力大,好像孩子没有压迫就无法解压。

毕竟世界日新月异,似乎很容易被抛入时间的洪流中。父母总是很焦虑,不知道未来会带来什么,不可预知,无法预料,所以想把自己应付不了的部分交给孩子。但是孩子能承受吗?

这位父亲曾经说过,他觉得成绩好不是最重要的。孩子有很多能力需要培养,比如他的好奇心,他对生活的热情,他面对挫折的勇气,他的人际交往能力。

他说他有个同学,是个很优秀的学生,名校毕业。毕业后,他的工作成绩一直平平。

他说,学习好的时候,他好像什么都得到了,得到了老师的器重,得到了男生的友谊,得到了女生的喜爱,得到了名校的青睐。

万历一册。

然后他会认为成就是万能的。如果孩子走向社会,还认为自己作为一个学霸,理应得到爱和提升,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大的错觉。仿佛手里拿着锤子,觉得这个世界上所有的问题都应该是钉子。

孩子在学校和社会中运行两套生存法则。在学校,只要你成绩好,其他的都可以忽略,都可以掩盖。

但是,社会对一个人能力的要求是多方面的。很多家长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也没有做好准备。所以很多孩子刚步入社会就完全失明了。

前几天看到一篇文章,讲的是才华横溢的海淀妈妈和富有的顺义妈妈的生活。看完之后觉得这个老母亲太凶了。

除此之外,我总会隐隐约约的担心父母太强势太主动,好像要把孩子吞没似的。

似乎母亲拿走了孩子应有的热情和成长的责任,所以母亲有两种激情和责任。而孩子是0热情,0责任。

孩子变得没有动力,没有学习目标有什么好奇怪的?这些东西都在妈妈那里。

我们为什么焦虑?我们为什么喜欢竞争?因为我们想为孩子成长。其实我们也是这么做的,以为可以得到一个自己渴望的孩子,一个满意的“别人家的孩子”。

人类的本能就是按照自己的需求去生活。当孩子不能做自己的时候,要么和父母开战,要么心和自己开战。对他来说,都是消耗。

也许,正是这些我们离孩子的心越来越远的时刻,孩子渴望着能看到自己,感受到自己,对自己满意的父母,就像别人的父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