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zumi专利

据说日本有几十万个姓氏,日本人口只有一亿多,平均只有几百个姓氏。最常见的有40多个,其中铃木、佐藤、田中、山本、渡边、高桥、小林、中村、伊藤、斋藤占总人口的10%,超过10万。

日本那么多姓,天皇却没有姓。明仁天皇和裕仁天皇不能说出他们的姓氏。日本人认为天皇不是人,是神,神没有姓。皇帝没有姓,太子、孙子、女儿、兄弟、姑姑也没有姓。一般女性结婚后会改夫姓,但平民嫁给王室仍用娘家姓。文仁的妻子川岛·纪子姓川岛,是她的娘家姓。

在古代,日本只有贵族以姓氏出名,他们所谓的姓氏和我们理解的并不一样。

公元4世纪末,日本大和朝廷将日本列岛南部的许多小国统一为一个国家,其政治统治以姓氏制度为基础。以大和朝廷的大君(后来的皇帝)为首,把持中央政权的贵族和隶属朝廷的小国国王建立血缘关系的集团,称为“史”,一个“史”也是一个贵族家族。

姓氏称谓有的来源于官职,有的来源于居住地和统治地的地名,有的来源于神名,有的来源于技艺。比如住在出云国的就叫“出云家”,做祭祀工作的就叫“禁忌家”。掌握着大和朝廷最高权力的王氏家族,是当时最有权势的家族。

后来,王氏家族根据亲疏远近、血缘关系、贡献大小,给许多隶属于朝廷的家族冠以“姓氏”。这个“姓”不能算是真正的姓,但它是一种身份、家庭地位、职位的称谓,类似于爵位。当时大约有30个姓氏,其中“陈翔”、“君”、“之”是给皇室和显赫贵族的,是最有权势的姓氏。

由于人口增长,一个大家庭有许多分支。这些分支给自己起了个字苗。“苗字”是芽枝的意思,就是从自己家分出来的枝。例如,藤原是一个大家庭。分裂后,住在江国附近的藤原取了“江国附近”和“藤原”的首字母,称之为“近藤”。藤原,住在史燚,元江和加贺,被称为伊藤,远藤和加藤。明治八年,从未有过姓氏的人,在取自己的姓氏时,想沾一沾“藤田”二字,于是藤田、藤本、藤井、藤山、藤川、藤田等姓氏诞生了。

所以这个时候姓氏可以代表家族血缘关系的一部分,但是姓氏只是表示家族的地位,苗字表示一个新的分支,但是这个时候姓氏、姓氏、苗字只有贵族才有。

到了七世纪中叶,大化革新时期,世袭爵位被废除,意味着姓氏没有意义,姓和姓混为一谈,一部分成为流传至今的姓氏。这个时候,姓氏还是贵族的专属品。到了19世纪,姓氏仅限于武士、大亨和村里有权有势的人。这些人向当局提出申请,并获得特别许可,可以拥有姓氏。能“带刀带名”是莫大的荣幸。所谓“带刀”,就是有姓,普通人只有名没有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