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飞轮和同轴擒纵机构的区别
第一,发明时间不同
1,陀飞轮:1795年发明的时钟调速装置。
2.同轴擒纵机构:1974年发明的一种擒纵装置。
第二,发明者不同
1,陀飞轮:陀飞轮是瑞士大师路易·宝玑发明的一种钟表调速装置。
2.同轴擒纵机构:它是英国钟表匠乔治·丹尼尔斯发明的一种擒纵装置。
第三,特点不同
1,陀飞轮:陀飞轮的思路是把时钟机芯的擒纵机构放在一个马车里,让框架绕轴,也就是摆轮的轴,有规律地360度旋转。这样,原来的擒纵机构是固定的,所以当手表静止位置变化时,擒纵机构保持不变,导致擒纵部件受力不同,产生误差;当擒纵机构连续360度旋转时,零件的方位误差会被积分,相互抵消,从而使误差最小化。
2.同轴擒纵机构:同轴擒纵机构是在杠杆擒纵机构的基础上改进而来,大大减少了能量损失的情况。这项发明被认为是继杠杆式擒纵机构之后钟表技术的突破。同轴擒纵机构包含三层同轴擒纵轮,可将锁止功能与脉冲分离,从而消除杠杆式擒纵机构的滑动阻力,无需在棘爪之间添加润滑油。
百度百科-同轴擒纵机构
百度百科-陀飞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