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动能转换调研报告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县域经济面临供给侧、结构性、体制性矛盾。当前,如何科学梳理和总结县域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更加自觉地遵循经济社会发展的自然规律,抓住“牛鼻子”,找准着力点,打破传统路径依赖,加快县域经济转型发展,是必须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重大课题。近日,根据省委要求,我们成立了专题调研组,通过实地考察、座谈交流,对我市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
新旧动能转换中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充分发挥中国劳动力丰富、生产要素成本低廉的比较优势,全面融入全球分工网络,成为世界劳动密集型产品和劳动密集型环节的加工组装基地。中国的传统动能是以初级生产要素投入扩张为动力,以传统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
然而,随着近年来经济总量的扩大、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产要素成本的价格上涨以及外部发展环境的变化,传统动能面临巨大挑战。一是随着近年来人口红利的下降,以劳动力工资为代表的初级生产要素成本快速上升,我国在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产业链中的价格优势正在减弱,部分企业开始向东南亚、南亚等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国家转移。二是中国工业和制造业增加值居世界第一。按照国际标准产业分类,增加值规模居首位的22大类中有12类;在50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220多种产品居世界第一,其中钢铁、水泥、煤炭占世界总产量的一半以上。由于工业尤其是重工业产量巨大,即使单个工厂达到环保标准,污染物排放总量也可能超过环境容量,对生态和环境造成巨大压力。第三,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整体低迷,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进入中高速增长新常态。许多行业产能严重过剩,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恶化,库存增加,经济效益下降,亏损扩大,甚至出现了一批“僵尸企业”。同时,由于国内产业升级滞后于内需升级,在国内产能过剩的同时,仍需要从国外进口大量高端产品。国际危机后,发达国家纷纷提出振兴制造业的战略。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大力推动美国制造业回归。与此同时,成本低于中国的发展中国家也致力于改善基础设施,扩大对外开放,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中国的经济发展正受到来自高端的发达国家和来自低端的发展中国家的双重挤压。可以说,我国原有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难以为继,迫切需要实现经济增长新旧动能转换,从投入大量资源和消耗环境的增长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变,从初级生产要素向高级生产要素转变,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从传统产业向高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变。
如何实现新旧动能的转换
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途径在于推进科技创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全球范围内兴起。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机器人、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新材料、生物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正在加速走向成熟,新兴产业正在形成。2016年,AlphaGo战胜围棋世界冠军李世石,2017年,AlphaGo成为大师,在在线快棋比赛中与中日韩顶级棋手取得60连胜,展现了新兴技术改变经济和人类生活的巨大潜力。由于世界各国在新兴技术领域的差距不大,加上后发国家在旧技术体系中的投入和转换成本较低,每一次科技革命都是后发国家赶超成为工业强国的难得机遇。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考察可以看出,美国在电气革命时期超过英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日本在电子信息革命时期成为制造业强国。因此,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也为中国实现增长动能转换,从原来的跟随、模仿走向平行、领先提供了历史机遇。
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必须加强科技创新。近几年来,中国的研发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d投入大幅增加,科研水平和企业创新能力显著提高。2015,中国R & amp;d投资强度达到2.07%,在国际上已经处于较高水平。但另一方面也要看到,中国无论R &;D的实力、科研水平、产业技术水平与美、日、德等制造强国还有很大差距。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弯道超车”机遇,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实现新兴领域赶超,就必须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加强科技创新,实现基础科学研究、前沿技术和产业技术的突破。
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必须培育发展新兴产业。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纷纷出台新的创新战略和政策,如德国工业4.0、美国工业互联网、日本社会5.0等。,以获得关键技术、专利、标准等未来战略资源的主导地位。中国也必须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加快网络经济、高端制造、生物经济、绿色低碳、数字创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企业发展,增强国际话语权乃至发挥引领作用。同时,将在航空航天、信息网络、生物技术、核技术等领域提前布局一批战略产业,打造未来发展新优势。
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必须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虽然中国涌现出华为等一批世界级企业,在高铁、核电设备等领域进入世界领先行业,但总体上看,中国产业仍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环节。实现新旧动能转换,需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一带一路”等战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应用下一代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3D打印等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传统产业与新兴技术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传统产业生产流程、企业管理、商业模式、产业业态创新。同时,加强重点研究,解决基础材料、零部件等制约国内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实现新旧动能转换,近期重点实施“三去一降一补”。党中央、国务院准确把握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在供给侧,在2015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经过一年多的实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取得积极进展,但我国经济发展供给侧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依然存在。近期要继续下大力气实施“三去一降一补”,有效化解各类潜在风险,改造提升传统动能,为新动能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新动能可以蓬勃发展
在传统动能放缓的同时,以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经济悄然崛起,新动能成为我国经济的亮点。航空、航天器及装备制造、信息化学品制造、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等高技术产业和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保持快速增长,互联网领域创新创业活跃,涌现出一批以共享经济为代表的新兴商业模式。可以预见,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深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我国科技创新水平的提高,前沿技术的进一步成熟,新动能将迎来蓬勃发展,旧动能将通过转型升级焕发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