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等于废纸。
高管跟同行跳槽是常事,企业一般不会太追究。然而,联想只是客客气气地宣布:常诚因家庭原因离职;常程离开联想1天时,高调宣布出任小米,完全不顾老东家18的脸色。
常程曾经在联想负责手机业务。任职期间累计专利19件,占发明专利的78%,实用新型专利的22%。他是企业的高级技术主管。对于专利技术来说,没有核心工程师的专利很可能成为一张废纸。
常程加入小米担任副总裁,负责手机产品规划,这对小米来说绝对是好事,但对联想来说正好相反。可见,企业之间的竞争,其实就是人才的竞争。无论是华为的“天才计划”,阿里大学,腾讯大学等。,有实力的企业对人才的竞争和培养是战略性的。那么,企业应该如何做好人才战略,提高竞争力呢?
你肯定见过这样的场景:员工突然主动提出离职,人事抢着招人,新人抢着上班,工作做的马马虎虎,不情愿的走出来。一旦重要岗位人员突然离职,项目进度就会僵化,影响业绩和客户口碑,给公司造成很大损失。
不仅如此,如果只有一个重要的高管,而他掌握了大量的公司资源和渠道,就很容易出现“能人危机”,即老板被高管“绑架”,决策或管理不由老板本人。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老板有一种思维定势:不重视人才储备,认为岗位就是一个萝卜一个坑,缺人的时候就招人。那么,什么是正确的做法呢?恒大作为全球第一房地产企业,其人才发展战略值得借鉴。在发展初期,恒大已经将人才储备提升到战略高度。”许家印曾公开表示
“人才是企业的生存之本,人力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人才战略是公司战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型企业的塑造和团队合作,不断引进具有竞争力和创造力的人才,培养一流的各级管理和技术人才,是恒大人才战略的核心内容。”
比如恒大1997成立时,员工只有20多人。2004年,由于公司扩张需要和一直坚持的人才发展战略,恒大员工人数超过2000人,其中包括大量的后备人才。比如岗位招聘800人就够了,恒大却多储备了1000人。正是这种完善的人才储备,为恒大的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其在高速发展的时刻,随时可以有“弹药补给”。对于企业来说,公司其实有两套销售体系。销售部负责对外产品销售,人力资源部负责内部销售。产品决定生存,人才决定企业兴衰。老板必须把人才提升到战略高度,把招聘作为日常工作。在实际的人才储备工作中,尤其需要注意的是选拔大于培养,要选对人才。
很多企业为了省钱,倾向于招综合条件一般的廉价人才,打算招了再培训,造成了人员的大量流失。就像你不能把蚂蚁训练成大象,如果招错了人,结果只会越来越差。在人才招聘中,企业首先要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好的人才是免费的,平庸的人才是昂贵的;招聘比转型重要,选拔比培训重要。
谷歌曾提出宁可不招也不招错的理念。因为招错了人,只招人不育人,企业的损失会很大。比如戴尔计算,一个月薪2000元的员工,三个月后离职,公司直接损失高达1.2万元。所以招聘的时候,选择一定要大于培训,培训之前一定要招到合适的人。在这一点上,恒大是在源头上控制招聘质量,所以确立了高标准、适度超前的人才战略,开辟了校园招聘、社会招聘、海外引进等多种人才引进渠道,广纳贤才。
所以企业在招聘人才的时候,一定要选择符合公司调性,对企业文化有足够的认同能力,满足一些基本指标。只有满足这些条件,才能考虑培养。以下是四类人才,企业招聘时可以选择。
人力资源:有立场有能力,表现为意志坚定,与公司共进退,典型代表如诸葛亮献身刘备。人财两空,值得老板终身信任。
人:有能力,无职位,表现为表现能力突出,忠诚度普遍较低,经常跳槽,这类人可以用但不能委以重任。
人才:有立场,没能力,能力差,但对公司有坚定的信念和立场,用行动慢慢进步,比如马云的彭蕾。这样的人是值得快速培养和支持成长的。
裁员:没有职位,没有能力,表现在上班打卡和下班回家,什么都不注意,什么都不做好。这样的人要趁早淘汰。如果合适的人才没有发挥作用,就相当于挥霍了东西,那么如何激活人才呢?
领导者最重要的能力是带领团队,带出人才,做好工作。招聘到合适的人才后,干部要想办法激活员工,团结员工,让员工成长。新员工入职后,需要先接受岗前培训和相关岗位价值评估,最大限度降低交接差错率。
其次,机制是最大的动力。老板要学会用文化凝聚人心,用制度控制人心,用机制激活人心,打造一个同心同德的团队。最后,人有三性,一维管理无法激活复杂的人性。要用制度约束动物性,把人性激活到极致,用文化支撑灵性。任说:如果你给了足够的钱,不是人才也会变成人才。对于机制,以下是10种薪酬乱象,企业在设计薪酬时要特别注意。
1,业务人员底薪高提成低
2.没有末位淘汰制。
3.PK机制未导入。
4.业绩越高,提成比例越大。
5.职能团队死工资低提成。
6.包装系统
7.干部只收管理奖。
8.老板怕员工收入太高。
9、封薪
10,固定工资直接折算成绩效工资。
为此,向您推荐微社会的爆款课程《老板必备的400门管理课程》,全面讲解企业人才的选拔、使用、教育、保留,打破人才困局,堵塞人才漏洞。此外,还有创新营销、控制、薪酬、绩效、股权、企业文化、领导能量等28个主题体系。对于企业管理来说已经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