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化发展及对策英文参考文献
世界农业信息技术大致经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世纪50-60年代,无线电、电话通信和科学与计算机信息阶段;第二阶段是20世纪70-80年代期间,计算机数据处理和知识处理阶段;第三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业数据库发展、网络和多媒体技术以及农业生产自动控制等发展的新阶段。目前,世界上农业信息化领域领先的国家有美国、德国和日本。美国是信息技术、农业的领导者,日本、德国紧随其后,法国等发达国家紧随其后;印度等发展中国家虽然起步晚,但发展迅速;越南也认识到农业和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正在加紧追赶。
美利坚合众国
自从1844年,莫尔斯(SFBMorse)发明了第一份电报,随后随着图像传输技术的发明,美国的音频和视频广播的无线电广播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在农村地区得到了普及,极大地推动了美国农业信息化的进程;AppleMacintosh系列1984启动了计算机操作的商业化和实际使用的推广,刺激了美国农业数据库的建设,计算机网络的建设等。1985年,美国公布了世界上428个农业计算机编目数据库。这些数据库是最重要的农业信息资源之一。其中最著名、使用最广泛的是:美国国家农业图书馆和美国农业部共同开发的A-GRICOLA,其存储杂志文章、政府出版物、技术报告等。美国还有一个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在全国范围内为育种场提供服务;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计算机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到农场。到1985,美国已有8%的农民使用计算机处理农业生产,包括一些大型农场已经计算机化。今天,计算机的应用,给美国农场的管理和生产控制,科研和生产带来了高质量、高效率和高效益。
日本
农村地区的MAFF信息建设从50年代中期的农场广播(电缆运行)基础设施开始。到了20世纪60年代末,日本的“绿色乌托邦概念”回应了当时新闻媒体的信息化趋势,对农村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到了80年代后期,由于各种信息技术的迅速普及,网络的发展,农村信息化政策的不断扩大,农村信息化程度进入快速发展阶段。1998年末,在日本各都道府县建立了与农业信息相关的机构如网络中心67个,平均每个都道府县有1.5个农业信息中心。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初建立了全国农业技术信息服务在线网络,即电报电话公司的实时管理系统(DRESS),其大型电子计算机可以收集、处理、储存和传递来自全国各地的农业技术信息。服饰县在每个分中心,可以快速获取信息,并随时交流信息。
德国
在20世纪50至70年代中期,德国的农业广播、电话、电视等通讯技术,在农村普及。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德国建立了计算机数据处理、数据存储等农业信息技术,从起步阶段走向成熟阶段。80年代中期,德国政府委托的研究已经在德国建立了一个完整的该地区的农业经济模型,后来不断补充和修改,成为一个非常成熟的处理农业信息的系统,为决策提供服务。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在这一时期,德国在农业数据库技术的研发建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自90年代中期以来,互联网的出现使农业信息传播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过去庞大而低效的数据存储设施被高性能的计算机系统所取代。目前,德国通过各种网络连接,可以找到各种专业研究信息、科技信息、管理信息和经济信息。
法国
在1997之前,法国的信息技术还很落后。自1997以来,法国政府将发展信息社会列为优先事项,前总理利昂内尔·若斯潘就发起了“信息社会行动计划(PAGSI)”。通过不懈的努力,法国已经在信息技术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法国拥有的家庭电脑在1997和2000年几乎翻了一番。在2000年底,家庭个人电脑的配备率在26% -33%之间,而期间所达到的增长率基本上是欧洲的平均水平,这也促进了法国农业信息化的发展。
印度
印度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使用计算机进行农业研究。20世纪90年代以来,印度政府决定实施农业研究信息系统(ARIS)项目,用信息技术支持国家农业研究系统,资金来自国家农业研究项目基金。建立农业科研信息系统的主要目的是:农业文化和农业科研管理者能够快速方便地获取信息;利用国家农业研究系统收集基础设施、处理、储存、检索和使用信息;在全国农业科研系统全面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提高研究项目的规划、实施、监测和评估能力。
韩国
20世纪80年代,韩国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随着农业现代化集约化水平的提高,农作物产量也显著提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耕地减少的负面影响。
韩国在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农业信息化提上了日程。现阶段农业信息化的特点主要是基础设施建设工作。韩国于1994推出“农业和渔业振兴计划及农业政策改革方案”以加强包括信息技术在内的科技对农业的投资。在振兴农业的过程中,农业信息技术发挥了作用。这一阶段农业信息化的特点是强化政府在信息化进程中的作用。
韩国作为一个农业信息化起步较晚的国家,对农业信息化采取了“赶超”模式。“赶超”国家可以利用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相对于工业化进程提前进入信息时代,并反过来利用信息技术推动和改造传统农业,甚至形成“工业化”和“信息化”相结合的新模式。这一阶段信息技术的主要特征是更加注重信息技术应用的有效性。
越南
越南的农业信息化起步较晚,在世界信息化浪潮的推动下,20世纪90年代末建立互联网,2000年正式加入e-ASEAN协议。
目前,越南农业和农村发展部在实现电子管理过程中,借鉴了许多国家的政府经验,计划分四步进行:第一步建立网站,为农民提供基本信息;第二步建立和扩大农业和农村贸易信息系统的发展;第三步建立面向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软件产业,取代进口软件并逐步实现出口自主软件;第四步是适应科技发展的需要,加强对农业信息技术专家的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