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沼渣沼液养泥鳅?
选择水源有保证,排灌方便,背风向阳,靠近沼气池出料口的房子建池。水池的大小要因地制宜,一般面积为10 ~ 20m ^ 2,深度为1.2m,池壁为石块或砖块,水泥抹面。并修建专门的进出口,在进出口处设置铁丝网,防止泥鳅逃跑。上方应搭建遮荫棚,设置好诱虫灯。
(2)清理消毒池,放养泥鳅苗
每立方米池水使用0.22公斤生石灰,均匀喷洒生石灰并趁热对整个池水进行消毒,检查池水的酸碱度,或观察水蚤的活动情况,或将数十条泥鳅放入安装在池水中的捆绑式箱子中进行试养。如果泥鳅在箱内正常生活1天,就可以放生了。可采用人工养殖或野生泥鳅苗进行投喂,泥鳅苗应无害、无病、健康。放养前用3% ~ 4%的盐溶液浸泡8分钟。每平方米放养80 ~ 100条体长3 ~ 4厘米的泥鳅为宜,放养规格不能相差太大,以免过食。
(3)合理喂养,及时换水。
泥鳅是一种杂食性鱼类。在投喂过程中,除了施用沼渣、沼液培育天然浮游生物饵料外,还可以投喂适口的蜗牛、蚯蚓,以及豆腐渣、米糠、酒渣、嫩植物的茎叶等。日投饵量占泥鳅总重量的比例为:3月1%,4-6月4%,7-8月10%,9月4%-10%。投饵要坚持四个原则:定位,在池中设置饵料台,将饵料放在饵料台上;每隔一定时间,早晚各喂1次;确定质量,池里的饲料要新鲜无腐烂霉变;定量,喂食后2 ~ 3小时食用为宜。沼渣和沼液根据池塘水质情况依次投放,每平方米投放沼渣250g,沼液500g,每周投放1次。在投饵周期中,投饵灯在夜间通电,引诱昆虫作为泥鳅鱼的补充投饵。经常观察水池水质的变化,一般水质为黄绿色。如果发现泥鳅跃出水面,说明池水太肥,水缺氧,要及时注入新水,放出旧水。特别是在闷热或雷雨天气,更要注意经常注入淡水,及时增加氧气。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安装增氧机增加氧气,防止泥鳅死亡。
(4)预防疾病和敌人伤害
常见的疾病有皮肤真菌病和鳍腐病。病泥鳅可在10 ~ 15 μ g/ml抗生素溶液中沐浴10分钟,或用1 mg/L漂白粉(含有效氯25% ~ 30%)全池喷洒。常见的寄生虫有轮虫、杯状虫等。这些寄生虫寄生在泥鳅鱼苗上会导致死亡,患病的鱼会出现体表粘液增多、独自游荡、漂浮在水面、食欲不振等症状。此时应及时用显微镜检查病鱼体表粘液,低倍镜下可观察到约50条轮虫或舌杯虫,可将0.7 mg/L硫酸铜溶液洒满池水。对于老鼠和蛇,我们应该经常在水池中巡逻以防止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