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根藤的注意事项
滋补肝肾、固精缩尿,安胎,明日,止泻。用于阳痿遗精、尿有余沥、遗尿尿频、腰膝酸软、目昏耳鸣、肾虚胎漏、胎动不安、脾肾胎漏、胎动不安、脾肾虚泻;外治白癜风。将原药筛去泥屑,拣去杂质,晒干。
(1)治腰痛。菟丝子(酒浸)、杜仲(炒)等量,***研细末,以山药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酒或盐汤送下。
(2)治消渴。菟丝子取汁,任意饮之。
(3)治乳糜尿。菟丝子(酒浸或蒸或捣或焙)、桑螵蛸(炙)各15克,泽泻0.3克,***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空腹时用温酒送下30丸。
(4)劳伤肝气、目暗。菟丝子60克,酒浸3日,曝干,捣为末,鸡子白和丸,梧桐子大,每服空心以温酒送下30丸。
(5)治小便赤浊、心肾不足、精少血燥、口干烦热、头晕怔忡。菟丝子、麦冬各等分为末,以蜜为丸,如梧桐子人,盐汤送下70丸。 菟丝子味辛、甘,性微温;归肝、肾、脾经;气和性缓,能浮能沉
具有补肾益精,养肝明目,健脾固胎
主治腰痛耳鸣,阳痿[4]遗精,消渴,不育,遗尿失禁,淋浊带下,头目昏暗,食少泄泻,胎动不安。 英文名 SEMEN CUSCUTAE
别名豆寄生、无根草、黄丝、黄丝藤、无娘藤、金黄丝子
来源该品为旋花科植物菟丝子Cuscuta chinensis Lam. 的干燥成熟种子。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植株,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
性状该品呈类球形,直径1~1.5mm。表面灰棕色或黄棕色,具细密突起的小点,一端有微凹的线形种脐。质坚实,不易以指甲压碎。气微,味淡。
鉴别
⑴取该品少量,加沸水浸泡后,表面有黏性;加热煮至种皮破裂时,可露出黄白色卷旋状的胚,形如吐丝。⑵该品粉末黄褐色或深褐色。种皮表皮细胞断面观呈类方形或类长方形,侧壁增厚;表面观呈圆多角形,角隅处壁明显增厚。种皮栅状细胞成片,断面观2 列,具光辉带;表面观呈多角形皱缩。胚乳细胞呈多角形或类圆形,胞腔内含糊粉粒。子叶细胞含糊粉粒及脂肪油滴。
炮制
菟丝子:除去杂质,洗净,晒干。
菟丝子 取净菟丝子,照盐水炙法(附录Ⅱ D)炒至微鼓起。该品表面棕黄色,裂开,略有香气。加沸水浸泡后,表面有黏性,煎煮后可露出黄色至棕褐色卷旋状的胚。
性味甘,温。
归经归肝、肾、脾经。
功能主治滋补肝肾,固精缩尿,安胎,明目,止泻。用于阳痿遗精,尿有余沥,遗尿尿频,腰膝酸软,目昏耳鸣,肾虚胎漏,胎动不安,脾肾虚泻;外治白癜风。
用法用量 6~12g;外用适量。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摘录《中国药典》《中药大辞典》:菟丝子
出处《本经》
别名菟丝实(《吴普本草》),吐丝子(《本草求原》),无娘藤米米(《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黄藤子、龙须子(《东北药植志》),萝丝子(《江苏植药志》),缠龙子(《中药材手册》),黄湾子、黄网子、黄萝子、豆须子(《山东中草药手册》)。
来源为旋花科植物菟丝子或大菟丝子的种子。7~9月种子成熟时与寄主一同割下,晒干,打下种子,簸去杂质。
原形态植物形态详菟丝条。
性状
①菟丝子
干燥种子呈扁球形或卵圆形,两侧常凹陷,长径约1.5mm,短径约1mm。种皮红棕色或棕黄色,微粗糙。在扩大镜下观察:表面有细密的深色小点,一端有淡色圆点,其中央有线形种脐。质坚硬,不易破碎。气无,味微苦涩。以颗粒饱满、无尘土及杂质者佳。
主产辽宁、吉林、河北、河南、山东、山西、江苏等地。
②大菟丝子
性状与上种相似,但较大,长径约3mm,短径约2~3mm,在扩大镜下观察:表面有排列成不整齐的短线状斑纹。
主产陕西、贵州、云南、四川等地。
同属植物海滨菟丝子及大豆菟丝子的种子在少数地区亦作菟丝子入药。
化学成份菟丝子含树脂甙、糖类。
大菟丝子含糖甙,维生素A类物质,其含量按维生素A计算为0.0378%。
大豆菟丝子含β-胡萝卜素、γ-胡萝卜素、5,6-环氧-α-胡萝卜素、蒲公英黄质和叶黄素。
药理作用菟丝子的酱油(用菟丝子及豆饼酿成)、浸剂、酊剂能增强离体蟾蜍心脏的收缩力,对心率的影响是前者增加。后二者则使之降低,对麻醉犬使血压下降,脾容积缩小,肠运动抑制,对离体子宫表现兴奋作用。菟丝子醇提水溶液皮下注射于小白鼠半数致死量为2.465g/kg,按30~40g/kg灌胃并不出现中毒症状;按0.05g/120g之菟丝子酱油、浸剂、酊剂给大白鼠灌胃,连续70天,并不影响动物的生长发育,亦未见病理改变。
炮制菟丝子:过罗去净杂质,洗净,晒干。菟丝饼:取净菟丝子置锅内加水煮至爆花,显褐灰色稠状粥时,捣烂作饼或加黄酒与面作饼,切块,晒干。
①《雷公炮炙论》:采得,去粗薄壳,用苦酒浸二日,漉出,用黄精自然汁浸一宿,至明,微用火煎至干,入臼中,热烧,铁杵三千余成粉。用苦酒并黄精自然汁与菟丝子相对用之。
②《纲目》:凡用菟丝子,以温水淘去沙泥,酒浸一宿,曝干捣之,不尽者,再浸曝捣,须臾悉细。又法,酒浸四、五日,蒸曝四、五次,研作饼焙干,再研末,或云,曝干时,入纸条数枚同捣,即刻成粉,且省力也。
性味辛甘,平。
①《本经》:味辛,平。
②《别录》:甘,无毒。
③《本草正》;味甘辛,气微温。
归经入肝、肾经。
①《本草经疏》:脾、肾、肝三经。
②《本草新编》:入心、肝、肾三经。
功能主治补肝肾,益精髓,明目。治腰膝酸痛,遗精,消渴,尿有余沥,目暗。
⑴补肝肾:该品为补肾缩尿,止遗精之常用药。用于肝肾不足之腰膝酸痛、阳痿、遗精。该品性柔润,平补肝肾而不燥。
⑵安胎:用于体弱易于流产者,常配桑寄生、续断。
①《本经》:主续绝伤,补不足,益气力,肥健人,久服明目。
②《雷公炮炙论》:补人卫气,助人筋脉。
③《别录》:养肌强阴,坚筋骨,主茎中寒,精自出,溺有余沥,口苦燥渴,寒血为积。
④《药性论》:治男子女人虚冷,添精益髓,去腰疼膝冷,又主消渴热中。
⑤《日华子本草》:补五劳七伤,治泄精,尿血,润心肺。
⑥王好占:补肝脏风虚。
⑦《山东中药》:治妇人常习流产。
8 闫瑞广:腰脊疼痛,精子成活率低,男女不孕 ,性欲减退,肾阳不足手脚冰冷 宫寒 痛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25g;或入丸、散。外用:炒研调敷。 ①《本草经集注》:得酒良。薯蓣、松脂为之使,恶藋菌。
②《本草经疏》:肾家多火,强阳不痿者忌之,大便燥结者亦忌之。
③《得配本草》:孕妇、血崩、阳强、便结、肾脏有火、阴虚火动,六者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