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力探伤的例子

1922中,W.F.Hoke在加工安装在磁性卡盘上的钢件时,观察到铁粉吸附在金属裂纹上的现象,并由此发展出磁性探伤方法,获得专利。这种方法在1923开始用于生产,后来逐渐发展出多种方法。磁力探伤的方法分类和检测方式见表1。磁力探伤

表1所列方法中,除磁粉法外,均属于电信号检测,易于实现自动化,但仅用于形状简单的零件或型材,灵敏度低,局限性大,所以磁粉法仍被广泛使用。磁粉法是将铁磁粉施加到磁化的被检部位,磁粉被漏磁场吸引,显示缺陷的位置和形状。磁粉法的工艺顺序是表面准备、磁化、加磁粉、检验、退磁、后清洗。当磁场垂直于缺陷方向时,漏磁场最强,缺陷显示最清晰。因此,经常需要对被检零件进行周向和纵向两次磁化或复合磁化,以发现各个方向的缺陷。常用的磁化方法见表2。磁力探伤

磁化电流的类型包括DC、交流、半波整流和全波整流。直流电容易发现近表面缺陷磁粉包括非荧光磁粉和荧光磁粉,施加磁粉的方法有干法和湿法。干法是将磁粉直接撒在被检零件表面;湿法是将磁粉悬浮在液体介质中,然后涂在被检零件上。悬浮磁粉的浓度要合适:不能太轻,以免遗漏微小缺陷;不能太厚,会造成背衬不好。

在外磁场的作用下对被检测部位施加磁粉称为连续法;在去除外部磁场后施加磁粉称为剩磁法。连续方法适用于任何铁磁材料;剩磁法只适用于剩磁感应强度和矫顽力较大的材料。

磁探伤可用于板材、管材、型材、锻造毛坯等原材料和半成品的检验,也可用于锻件、焊件、铸件、车削件的工序和成品检验。也可用于飞机、火车、拖拉机等机械、高压容器、储油罐等重要设备的维护。可以发现裂纹、发丝、褶皱、白斑、分层、气孔和夹杂物等缺陷。

磁粉法几乎不受零件尺寸和形状的限制,具有检测速度快、显示直观、成本低、灵敏度高等优点,可以发现微米级的缺陷。可检测的近地表缺陷的埋深取决于缺陷的大小,一般不超过1 ~ 2mm。其缺点是非铁磁性材料无法检测,油漆、电镀等涂层对检测灵敏度影响明显,难以实现复杂零件的自动化;无法检测零件内部缺陷也是其局限性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