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周记

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一周转眼就过去了。相信大家在这一周都收获了很多。现在写周记比较好。我相信很多人会发现写周记很难。下面是我收集的10篇端午节周记,供大家参考,希望对有需要的朋友有所帮助。

端午周刊1我一看到我妈泡米饭,铺着粽叶的桌子,就知道端午节又要来了。

我小的时候,不知道端午节的由来。我只知道端午节每年都像过年一样在家里隆重庆祝。后来只知道一点纪念屈原的传说,其他的就一无所知了。

每逢端午节,必不可少的是佩戴香包,系上五彩线。大人要做的第一件重要的事就是把五色线系在孩子的手腕、脚踝、脖子上。绑好的五色线只能在第一场大雨或者夏天第一次洗澡的时候扔掉。我妈告诉我,据老人们说,这样可以避灾,可以保健康。

端午节吃粽子是我们家乡的主要习俗。刚到5月份,家里就开始泡糯米了。我妈一般会准备一锅米泡着吃,还会把叶子泡在水里。可能泡过的糯米会更粘。我记得我妈这么做已经很多年了。

端午节的前一天,妈妈开始包粽子。我偶尔也会闹闹,试着学着包粽子,但每次都失败了。看来包粽子不容易啊。

包粽子的时候,还可以放一些枣、葡萄干、鸡肉等。放进糯米里做成不同口味的饺子。而且我最喜欢肉饭,吃起来特别香。

端午节的早上,我妈总是在我困了的时候叫醒我,去远处的树林和河边洗脸。清凉的河水洗去了我的睡意,热闹的人来来往往,真的像过年了。

回到家,吃着鸡蛋和蘸糖的汤圆,心里充满了喜悦。

端午周刊2又是一年端午,又是一年香香粽叶。华夏大地洋溢着温暖,炎黄子孙陶醉在宗野的淡雅芬芳和屈原的不朽精神中。可以说,有水的地方,就有龙舟的鼓声。哪里有岸,哪里就有楚歌。

两千三百年前,一个瘦弱的老人仰望天空。他担心他的国家,那里的人民生活水平很高。当汨罗都城被攻占的消息传来时,他在汨罗江边徘徊。他又生气又难过。最后,他念叨着“众人皆醉,我独醒”,悲愤地沉入江中。人们害怕这条河。这样,他们就不会伤害自己心爱的屈原了。可以说,没有一种食物能像粽子一样内涵丰富。粽子的形状是有棱角的,象征着屈原棱角分明的性格,不随大流。粽子里有一颗红枣,象征着屈原的献身精神...总之,粽子表达了人们对屈原的极大敬意。

屈原从来没有想到,他生前忍受着无人理解的孤独;他死后,后继者贯穿古今,一个接一个,层出不穷。李白、杜甫、岳飞、文天祥、苏轼、辛弃疾、谭嗣同...,无数热血男儿继承了屈原的精神。可以说是他让端午节发光发热;是他让响水接受了崇拜,是他让国人从愚昧走向了进步。古往今来,多少人唱过“路漫漫其修远兮修远为Xi,吾将上下而求索”;有多少人抛头颅洒热血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

但是对于今天的中国人来说,屈原的精神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离我们这么近,这么亲切。这些都源于震惊海内外的5.12四川大地震,让中国13亿人民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让中国人民更加怀念屈原。屈原一生身处逆境,却始终对祖国怀有感情,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中国目前最需要的不就是爱国情结吗?江上赛龙舟不就是654.38+0.3亿人齐心协力的结果吗?人们划着大船航行。在大自然的坚韧面前,人类团结一致,血脉相连。

在这个稻叶飘香的季节,我们走得更稳,走得更坚定,战无不胜,只因为我们心中有一个坚定的信念,那就是爱中国!

三千多年前,一一写出《离骚》的屈原先生,怀着爱国的热情,怀着对祖国沉没的哀思,纵身跳入滚滚江水。为了纪念这位受人尊敬的爱国者,人们每年在农历五月初五(屈原跳江的日子)将粽子(带叶子的米饭和带米饭的枣)扔进河里。久而久之,这成了一种习俗,这一天也被命名为端午节...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它不仅是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激发人们爱国热情的契机。每次打开粽子,你都会情不自禁地看到一个千古流传的爱国忠魂...

然而,时过境迁,现在端午节已经不属于中国了。在不久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新一批文化遗产中,端午节已经气势汹汹地成为韩国文化遗产,这不禁让很多华夏子孙感到惊讶。得知这个消息后我们应该做什么?抱怨联合国相关机构不严谨?批评韩国歪曲历史?还是为“粽子”的专利转让感到惋惜?我不这么认为。我们应该反思。

中国是一个有5000年历史的幅员辽阔的国家。在此期间,有许多传统和文化值得遵循。当然,我们的思维不能一成不变,要进行适当的筛选和改进。但是要全部忘记是绝对不可能的。有人会说:我们每年也过端午节,不能忘了他们。这听起来不错,但仔细想想,除了“庆祝”端午节,我们还做过什么,因为节日,我们有过怎样的心灵触动?毕竟节日结束了:平平淡淡,平常照常消磨日子,只是食谱变了,加了个“粽子”,挑三拣四。这是中国的端午节。也许大家会想到屈原那天投江的事,但我想知道有多少人是真正被他投江时的爱国情怀所震撼的呢?我们正在腐蚀历史的精华,压缩古人的情操,折断传统的翅膀。

反观韩国,不管端午节的起源如何,我们先来看看他们对传统的尊重:孔子倡导的礼仪,从很久以前传入韩国开始,就从未中断过。韩国人比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都更遵循礼仪,对孔子的尊重也超过了中国。我们只会背论语,韩国人早就付诸行动了。在10的动乱中,中国人批判孔子的精神,但他们崇拜他为礼仪之父,并真正将孔子的精髓融入到他们的信仰中。经过多年的辩证分析,我们发现孔子的精神需要有选择地保留,但黄海彼岸的国家却在日臻完善。这几年韩流让国产电视剧站不住脚。从他们的电视剧中,许多中国人惊叹于那里的礼仪,并想学习和效仿它,但那实际上是我们的祖先创造的传统!那我们有什么理由去批判端午节的归属呢?我不珍惜传统,把它交给一个尊重和敬仰它的民族,是很自然的事。

引用一句论语:“知错就改,不是什么大不了的好事。”我在标题里写了“我的家乡……”,就是想让大家知道,传统不能丢,不能全盘否定。因为端午节永远都是我们家乡的节日,全中国的人都知道怎么庆祝!

《端午周刊》第四章“五月五日,正是端阳。插入艾叶,戴上香囊。吃粽子撒糖。龙舟欢天喜地下水了。”每当我唱这首儿歌的时候,我就会想起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也叫端阳节,它强调五个节日。

端午节前一天,妈妈带我去市场买棕榈叶,蜜枣,糯米等。晚上,我和妈妈、阿姨、姐姐坐在桌前包粽子。那天天还没亮,我妈就起来包粽子了,而我还在床上睡觉。突然闻到一股浓浓的香味,于是睁开惺忪的双眼,起身顺着香味进了厨房。看到好吃的粽子,差点流口水。我妈看到我一副馋猫的样子,忍不住笑了。她也笑着说:“你真是一只可爱的小馋猫。要吃饭就得刷牙洗脸~ ~ ~”我妈的话还没说完,我就赶紧跑到水池边去洗了。不一会儿,我刷完牙,喜欢上了我的脸,就赶紧跑到桌子边坐下,准备吃好吃的粽子。没多久,妈妈拿来了一大堆粽子,边走边说:“小馋猫,你最爱吃的粽子来了。有肉粽子,香肠粽子等等。我等不及了。我一次吃了三个大粽子。早饭后,爸爸带我去河边看龙舟比赛。

当我们到达河边时,那里人山人海,我和父亲设法走到了前面。我看了,问爸爸:“你为什么要吃粽子,赛龙舟?”于是,父亲慢慢告诉我。其实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历史上,屈原是楚国朝廷的官员,是一位忠臣。但他被朝廷的叛徒陷害,无法报效国家。为了表示自己的忠诚,唤起楚人的爱国情怀,屈原跳入汨罗江,以死来表示自己的忠诚。为了不让屈原被河里的鱼、饺子、虾蟹吞没,人们包了很多粽子来堵住他们的嘴。因此,无论我们走到哪里,人们总是包饺子来纪念屈原。至于其他的纪念方式,都是代代相传的。总之都是为了表示我们对屈原的敬意。

天渐渐黑了,我和爸爸走回家,唱着我最喜欢的儿歌:“五月五日,端阳。插入艾叶,戴上香囊。吃粽子撒糖。龙舟欢天喜地下水了。”

端午节周刊第五章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这是我们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

关于端午节有各种各样的来源和故事。今天我要讲一个关于孝顺女儿曹娥的故事。很久很久以前,孝顺的女儿曹娥为了救父亲跳进了河里。我父亲在河里淹死了,尸体好几天不见踪影。那时,孝顺的女儿曹娥只有十四岁,日夜在河边哭泣。过了十七天,她也在五月五日投河自尽,五天后把父亲的尸体捞出来。从此作为神话流传下来,传给县衙总督,使之成为弟子韩丹春致悼词的丰碑。孝女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有金所作碑。后人纪念曹娥的孝道。曹娥庙就建在曹娥投河的地方。她居住的村庄被重新命名为曹娥镇,曹娥去世的地方被命名为曹娥河。故事结束了,啊!曹娥修女是如此伟大,以至于她跳入河中寻找她父亲的尸体。

粽子,粉丝,蒜蓉鸡蛋...这些是端午节的主要饮食习俗。我们在中国主要吃粽子。我们去闽南看粽子吧。闽南布朗一定要买顶级的烧腊水饺。猪肉要五花肉,先腌制香烂,再加香菇、虾仁、莲子、红烧肉汤、糖等。吃的时候要加入蒜泥、红辣椒、萝卜酸等调料,使其甜滑,油而不腻。啊!它使我流口水。

五月五日是端阳。插艾叶,穿香囊,吃粽子,撒糖。龙舟快乐展开,端午节真是一个热闹非凡的节日!

每年五月初五,家家户户聚在一起吃粽子,包粽子,看龙舟赛。

今年五月初五,我们家也聚了。奶奶和我在厨房包粽子。爸爸和叔叔们一起打麻将斗地主。而我妈和月经在一起聊天,只有我和外婆在厨房玩得很开心。

然而,我们在厨房里玩得很开心。我和奶奶在比赛包饺子,比谁包的都好,都快,都精致。只有做到这三点,才算真正的优秀,才算真正的赢家。我们一起把粽子叶洗干净,再把糯米洗干净。清洗后,我们会在糯米里倒入一些酱油,一点糖和黄酒,需要两个小时。

当酱油、糖、黄酒完全融入糯米时,取粽叶折成船形,一端有棱,另一端无边。用糯米在“船”边上铺一层糯米,然后放肉。我把一块五花肉放在糯米上,再把糯米放在肉上,最后把“船”的无边部分盖在上面,再把多余的部分弯起来,用线扎紧。我和奶奶包了一个又一个爱心饺子。

终于,我们收拾好了。我数了数我的和奶奶的,发现奶奶比我少一个。我突然高兴得跳了三英尺高。这时奶奶走过来对我说:“孩子,比赛输赢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参与了。赢了就不能骄傲。只有冷静沉着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赢家。”

奶奶的话深藏在我心里,让我受益匪浅。

端午节周记7广西左江是龙舟的摇篮。农历五月初五,有一场洪水,叫龙舟水。

端午节到了,家家户户都包好凉饺,在门前插上艾叶,用小网兜装上樟脑丸挂在孩子胸前辟邪。哥哥姐姐需要喝一口雄黄酒。根据一个古老的传说,变成蛇精的人喝了雄黄酒后就会显形。包冷饺子的习俗是因为古代有个叫屈原的爱国者,为了报效国家,不得已投江自尽。为了保护屈原的身体,人们划着龙舟把凉汤圆扔到河里喂鱼虾,年复一年,就形成了赛龙舟的习俗。

我家住在左江岸边。从小到大,我每年端午节都会看龙舟比赛。看惯了龙舟桨手矫健的身影,听惯了他们勇敢的呐喊和有节奏的锣鼓声。人们议论最多的是,几年前,我县龙头乡女子龙船队参加澳门国际比赛,获得第二名。

端午节快到了。我们一边吃着凉拌粽子,一边欣赏着精彩的龙舟比赛,缅怀着古代仁人志士的爱国传统,立志做一个热爱祖国的好学生。

端午周刊第八章之前,我们家端午节都是吃粽子的,但是去年在电脑上看了龙舟赛,让我记忆犹新。记得去年端午节,我起了个大早,兴致勃勃地打开了龙舟赛的直播。电脑屏幕上,河两岸已经人山人海。老人们从家里搬出扶手椅,静静地坐着等待。女孩们就像参加一个盛大的活动,每个人都穿着整洁的新衣服,叽叽喳喳地谈论谁将赢得比赛。

虽然这个年轻的小伙子没有亲自参加龙舟比赛,但他仍然热情高涨,脸上充满了喜悦。孩子们更是兴奋不已,在人群中四处钻来钻去,有些调皮的男孩子甚至爬到河边的大树上,占好位置,低头往河里看。已经有四艘最漂亮的龙舟漂浮在河中。这些船又窄又长,船舷上画着红色的线条。比赛终于在人们的期待中开始了。年轻的滑手们兴高采烈,头上腰间缠着一堆红布,在晨光中闪闪发光。当鼓声响起时,龙舟将像箭一样在平静无波的唐河上飞翔。两岸观龙船的人高声呐喊,有的甚至把家里的锣鼓全部拿出来敲着欢呼。更有甚者,做好事的年轻人把事先准备好的“连环鞭炮”挂在树上点燃。一时间,喊声、锣鼓声、爆竹声交汇一处,回荡在江面上,震耳欲聋。镜头把直播放大了一点,我清晰地看到年轻的桡手勇敢地划水,动作整齐划一,坚实的肌肉随着动作一起一伏,额头上的汗渍反射着太阳的光辉。鼓手更是兴奋,拿着双槌一起跳,急于让自己所有的力气都上去,让人担心鼓会不会破。当比赛到达一个紧张的地方时,它更加令人兴奋。两条龙船齐头并进,争先恐后,岸上的声音一时淹没了。分出胜负后,又是一阵欢呼声,夹杂着几声惋惜的叹息。龙舟的直播结束了,但我依然坐在椅子上,想着比赛的盛况。

我想,龙舟活动不就是考验人与人之间团结互助的合作精神吗?如果用在学习上,那就最好了。我们很想学习这种赛龙舟的精神,让我们的学习有新的突破。

端午节周刊9端午节在中国的民间节日中算是隆重的。粽子、茶蛋和艾草都是端午节的特色。

小时候端午节提前一周就兴奋了,因为能吃到好吃的粽子。那时候的生活很单调,很苦,但是逢年过节什么都吃不下。说到粽子,不仅好吃,而且在包粽子的过程中也很好玩。每年端午节到了,我妈头一天晚上拍一锅糯米饭,第二天早上我和我妈一起包好。粽子的绿叶用糯米和大枣包裹,包成三角形的粽子。包好后放在大锅里煮3、4个小时。之后,我妈妈把饺子泡在准备好的两个桶里。冷却后,她小心翼翼地推开竹叶,咬着白嫩的糯米。这时,紫枣冒了出来。

端午节前夕,家家户户都把山上采来的艾叶贴在门上,说是辟邪,我们家孩子也只是照着做,不懂意思。

端午节那天早上,妈妈起床后,用五颜六色的丝线缠在我们的手腕和脚踝上,以后一直带着。据说她能驱除疾病和邪灵。其实在我心里,这些五颜六色的丝线就是我心中那些精美手镯的替代品。有些人还花一些钱给他们的孩子买香包随身携带。我妈妈自己用小布头做的,里面塞满了棉花和香草。即便如此,我们还是很开心。

童年假期的回忆是快乐的,节日的气氛比这一刻更浓。

端午节周记10今天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两千多年来,端午节一直是多民族的民间节日,是全民健身、防病、避邪驱毒、祈福健康的节日。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最重要的活动之一就是包粽子。我很想体验一下这种氛围,就请奶奶教我包粽子。

做粽子,首先要把叶子洗干净,泡在热水里。然后准备枣、蛋、肉等。对于馅料,煮出你喜欢的美味馅料,就可以开始工作了。先把长叶子折起来,围起来,做个窝,中间放好准备好的糯米和粳米,包边包角。然后把饺子放在米饭里,揉成一团,最后把竹叶包裹的饺子做成四角。包粽子的功夫都在最后一道工序。你的粽子包的好不好,取决于四个角是否对称,是否有型。

刚开始学的时候,总是把四个角扭成一团,要么是六个角,要么是一个球。奶奶不止一次看着我的“杰作”笑:“这,这能叫粽子吗?你把细线绑在哪里?”我晕!情感粽子的四个角方便用细线挂起来。为什么这个世界上没有圆圆的粽子?将包好的粽子放入锅中,用大火煮。大约1小时后,用文火煮30分钟。在煮粽子的过程中,我总是渴望揭开锅盖看看情况。

因为粽子的香味从锅里飘出来,让我口水直流。等待的时间总是特别长。当热气腾腾的粽子终于从锅里“解放”出来时,我高兴得手舞足蹈。放在碗里,用筷子剥开,可以看到里面金黄绵软的“宗肉”。咬一口,太好吃了,差点把筷子都咬掉了。今年端午节,我学会了包粽子,尝到了劳动的果实,不甜。

在端午节期间,中国东部的江苏和浙江省的人们喜欢在晚上划龙舟,装饰灯笼,进行丰富多彩的旅行。场面感人,有趣。贵州苗族在农历5月25日至28日举行“龙舟节”,庆祝插秧胜利,祝愿丰收。云南傣族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