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帮忙查一下外白渡桥和英雄纪念碑的历史,包括它的起源,发展和现状,它在中国的发展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外白渡桥:上海第一座钢桥,建于1907,最初为木结构;建于同治12 (1873),租界时期中国人过桥要交钱,外国人却免了,引起中国人抗议。为了避免民怨,租界当局在原桥旁边修建了一座桥,又称外白渡桥。因为免费,所以谐音叫外白渡桥。

-

“外白渡桥”的由来。

外白渡桥——外白渡桥竖立在上海苏州河和黄浦江的交汇处,是一座钢架结构的下承式桥梁,是上海最大的钢桥。桥梁两孔,* * *长106.7米,行车道11.2米宽,两侧人行道宽3.6米。经过多次改造,目前载重20吨。从纪念大桥建成的铜牌上的英文名“GardenBridge”来看,应该叫“公园桥”,但为什么要叫外白渡桥呢?还有一个故事。

上海开埠之初,苏州河两岸没有桥,人来人往靠渡船。船只停靠的渡口有今天乍浦路桥附近的头渡口、今天江西路口的二渡口、苏州河以东附近的外渡口。由于苏州河南北两岸先后被英美租界瓜分,原有的渡口已远远不能满足租界内殖民当局的需要,于是一位名叫威尔斯的英国人出面组织了苏州河桥梁建设公司,该公司于1856年花了约12000元在外渡口修建了一座巨大的木桥。65,438+02,000元分成65,438+025股,由威尔斯为首的65,438+02股股东持有,因此当时该桥的名称叫威尔斯桥。后来因为桥的位置,上海人习惯称之为“外摆渡桥”。外摆渡桥的桥面宽约23英尺,长约450英尺。当有大船经过时,可以在桥中间高高吊起一个陷阱,暂停桥上的交通。船过之后,独一无二。

威尔斯利用外摆渡桥真的发了大财。他声称,上海道泰允许他拥有这座桥25年的专利权,任何过桥的人都必须支付两便士,并让车翻倍。后来人们发现这种“过桥税”是专门向中国人征收的,而外国人却往往免于缴纳,于是都义愤填膺,抗议取消过桥税,否则宁愿恢复摆渡船。1871年,威尔斯开始修复铁路桥,为的是改变外渡桥桥头因上海居民拒绝纳税而一度被冷落的局面。后来由于工程施工粗制滥造,部分桥柱、桥体落入苏州河内。工信部看到上海民众反对征收过桥税的声音越来越大。终于在1873年8月,在外白渡桥西修建了一座长约100米、宽约12米的木桥,命名为“公园桥”,与附近的外滩公园相呼应。公园桥于当年9月中旬正式通车,人们过桥不再需要付费,所以大家都称之为“外白渡桥”(“白”的意思是不付费)。同年,5438年6月+10月,威尔斯将外摆渡桥折价卖给工部,不久即被拆除。

1906年,工信部开始修建铁桥,次年竣工,年底通车。其间,外白渡桥的木桥也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我们今天看到的铁桥。外白渡桥的原名就是这座巍峨的铁桥。这座桥的名字叫了近百年,但它的真名“公园桥”却被人遗忘了。只有纪念大桥建成的铜牌静静地陈列在上海历史博物馆的陈列室里,仿佛在向人们讲述着近代史上中国内河上一座独一无二的巨型桥梁——苏州河的兴衰历史。

-

(2003)外白渡桥,中国最古老的钢结构桥梁,有近百年的历史,如果能维护好,安全监控好,再用30年应该不成问题。记者从上海市市政工程管理局获悉,由上海市市政工程管理局和同济大学联合开展的一项科研成果“上海外白渡桥剩余寿命及使用安全研究”刚刚新鲜出炉,并通过市建委科研成果鉴定。参与研究的专家在深入调查外白渡桥历史档案的基础上,对该桥进行了现场交通观测和荷载测量试验,对全桥关键部位进行了超声波探伤,并在国内首次采用工程断裂力学方法对该桥剩余寿命进行了计算。据说这项科研成果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外白渡桥建于1907,是中国第一座全钢桥。钢材全部从英国进口,全桥的工艺和技术也由英国人完成。据专家介绍,从目前来看,这种钢材的质量并不是最好的,建造过程中使用的铆接技术早已被淘汰。然而,外白渡桥作为当今中国唯一的不等高桁架结构桥梁,也是中国仍在使用的最古老的桥梁,具有极其重要的文物保护价值。从桥梁建筑本身来看,外白渡桥也是外滩国际建筑中独树一帜的景点和历史回顾,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和品牌。

记者了解到,目前,根据上海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市中心城区承担苏州河流域交通运营的老桥梁如西藏路桥、新闸路桥、昌化路桥等因桥梁结构老化、桥面通道狭窄等原因进行了改造。目前仍负责交通的外白渡桥设置为南向北三车道。虽然限制了车流量,但每天的车流量仍维持在3万辆左右。

鉴于外白渡桥这一铆接桥梁已使用近100年的历史事实,专家们首次将传统的疲劳分析方法与现代工程断裂力学理论相结合,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评估旧钢桁梁桥剩余寿命和使用可靠性的理论体系,对其他类似桥梁的检测具有很大的推广应用价值。目前,该桥A1E1、A3E3、A4E5、A5E5等4个关键部位已进行加固。为了保证外白渡桥的外观特征,内钢板加固方案即将实施。

对于如何保护这座中国最古老的钢桥,参与评估的专家建议,政府相关部门首先要改变过去重视建设、忽视维护的意识,严格按照建设部的相关规范进行操作。在他们看来,除了加强对百年老桥的日常检查外,还需要对桥梁进行年度“体检”,每10年用超声波检测,确定裂缝是否有扩大。

据上海市市政工程管理处介绍,为了维护和保养百年外白渡桥,他们制定了桥梁定期检查和安全监控的措施,还对过往车辆吨位进行了限制。外白渡桥上不再允许15吨以上的重型车辆,尤其是集装箱车通行。

它横跨苏州河,是一座钢框架结构的下承式桥梁。桥梁两孔,* * *长106.7米,行车道11.2米宽,两侧人行道宽3.6米。经过多次改造,目前载重20吨。

-

上海人民英雄纪念碑。

这座圆锥形的纪念碑有60米高。其线条简洁明快,造型稳重挺拔,直指苍穹。仔细一看才发现,纪念碑的形状竟然是一把“枪”!_ _ _ _ 38大炮!整个纪念碑呈“枪”字形,三支枪连在一起。立刻就被这个有着深刻丰富历史内涵的造型打动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形似枪,表明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是中国人民武装革命反对武装反革命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武装抵抗外来侵略的历史。“枪”作为行军与战斗之间休息的象征,既象征着革命先烈不朽的精神,又表现了以革命家为代表的中国人民在翻过人民解放的历史一页后,仍在不缴械归田的征途上,很容易使人想起解放军初入繁华的上海时露宿街头的历史场景,曾经给上海人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整个纪念碑是人格化的,充满了强烈的精神理念。

感觉设计师的眼光和匠心。设计师借鉴了中国党史和中国近代革命史的研究成果,以建筑的形式确立了非常鲜明的观点,并以枪炮的造型生动准确地反映了这一主题。考虑到枪的形象一般给人以运动感,容易使人兴奋,设计师巧妙地选择了“持枪”的造型,给人以突出的、特殊的安静感,营造出庄重肃穆的氛围,既满足了纪念碑的特定要求,又达到了在外滩的喧嚣中占得一席之地的效果。纪念碑的结构呈三维三角形。乍一看,形式很简单,但仔细一想,其实不然。这三支“枪”都是斜向延伸,向顶端的同一点倾斜。如果设计和施工不准确,时间长了地基沉降不均匀,地基可能会开裂,所以这个设计很可能体现了当代国内建筑设计和施工的极高水平。根据说明板上的描述,这座纪念碑由上海同济大学设计,是从当时100多个投标方案中选出来的。我很惊讶。

/c?word = % C9 % CF % BA % A3 % 3B % C8 % CB % C3 % f 1% 3B % D3 % A2 % D0 % DB % 3B % BC % CD % C4 % EE % 3B % b 1% AE & amp;URL =/topic % 5 F2 % 5 F3 % 5f 230846% 2e html & amp;b = 30 & ampa = 17 & amp;user =百度#baidusnap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