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长的30年,精雕细镂出的12座房子长相各异!泉州安溪白头格!

在四川的泸沽湖里,生长着一种花,叫“水性杨花”。黄色的花蕾,白色的花瓣,连着一根水下十数米绿色的茎,悠悠荡荡在宽阔的湖面上。那副悠悠荡荡的的样子,好像我看到的“白头格”,在曲水般的山径中。

“白头格”位于安溪蓬莱镇上智村的山巅最终处,同海拔的U字型山岭上,落着7座瑰丽的百年民居。当地人叫它“白头格”,因它脚下的山麓,出产一种“白鳝土”而得名。其实每一座辉煌的百年古厝,背后都是一部浩大的家族史,而“白头格”指向的却是同一部家族史。

清朝光绪年间,生长在这个偏僻山野里20多岁的胡典成,穿着一双草鞋,从这里出走,一路远下菲律宾谋生。1908年,已在菲律宾打下一番事业的他,在家乡开建这处古民居。一建建了30年,一盖盖了12座。百名胡家子弟,曾住在这里,有教学的“梅村书屋”,有钟鸣鼎食的“食饭间”,还有抵御山匪的长方形土楼。

上智村,一个大山里的村落。海拔400米,村道空落落,山岭和峡谷开满了芒草花,轻飘飘的白,让一片绿色的山村,显得十分的曼妙。

通往白头格的路,是一条石级小道,车开到高山处,再沿着石阶下到U型的山岭。12座民居群,倒了5座,有的被香蕉树和藤蔓山花退成了一片山野。尚在的7座民居,沿山而立,一大半是两层古楼,余下三两座是平卧的古大厝。

U字型山岭的内凹处,是这民居群的中轴线,最早修建好的“新安厝”和时隔30年后落成的“娱山楼”都在此,古厝群尽收眼底,左前方是有连廊相接的“和安楼”、“德安楼”,右前方是曾经的书房和“泰安楼”;而前方是层层滑向山底的U字型田野,塌落仅剩一面墙的“食饭间”在这里,百米外的山角是曾经的“药店”古厝,距离村子最近。

“胡典成有兄弟三人,胡典成是老三,他下南洋建业,两个哥哥留在家里建房。”胡家后人年近70的胡梓生,在这里住了一辈子,他出生在两层的“和安楼”里,这些依山而建的楼,前部是两层,后部因为山势渐高而建成一层,小时候,他的父辈祖辈,都称呼它们为“扶壁楼”,扶着山壁的楼。

开建这12座屋舍时,胡家海外的商业正蒸蒸日上,经营家乡土特产的胡典成在菲律宾有多家商铺,厦门有分点,创办了“金合胜”商号,在菲律宾颇有名气。“在家建业的两兄弟,请来有名的风水先生为屋舍踏勘风水,一住8年,惠安的石雕师傅、永春的木匠,在这里一落脚是30年。”胡梓生说,这民居群的分布是马蹄形,说是风水绝佳的“金交椅”。

胡家房舍的建筑极尽精美,石头从菲律宾运来,色泽与闽南不同,贴在屋面上的花砖是意大利远洋舶来,每一座屋子都用上镀锌管引入自来水。屋内是清式的家具,木作的隔扇,刻镂讲究,许多隔扇上,画了山色美女图,百年后依旧清秀可人。

1908年,这里开建古厝。同年,远隔重山大洋的美国,爱迪生获得发明电影放映机专利权,在菲律宾接受新思潮的胡典成,多年之后,带回一台手摇无声电影放映机,和好多卷外国电影胶片,为山间的村人们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门。

百年前的白头格,房子与房子之间,有高低起伏的石阶小道相连,房前和石道上都装了汽灯。夜幕降临的白头格,汽灯渐次亮起,南音古乐奏响或是黑白电影走起,这里像极了一个独立的繁华小镇。

漫长的30年,精雕细镂出的12座房子长相各异,从闽南古厝,到土楼,再到中西参半的楼,每一座楼都有各自的功用。

胡典成三兄弟,都生有多个儿女,大家族几代人住在一起,数十年未曾分家。“一日三餐都在一起吃,‘钟鸣鼎食’。那座‘食饭间’是胡家的厨房,厨师和厨娘们煮好每一餐饭,就要敲响钟声,各房的仆人,从各座屋子里往食饭间走去,领回各自的餐食。”胡梓生的爷爷曾与他说起当时的情景,除了百位胡家人吃在一起,30年间在此建设屋舍的师傅和村里帮工的人们,也都吃在这里。食饭间,分门别类供应着主人的餐食,工人的餐食,也迎来送往地为客人们备下宴席。

胡家的子孙众多,12座房子有专为家族人建的“梅村书屋”,请来私塾老师,在这里教授古籍经典。现年91岁的胡长炬是胡典成的孙子,他说,“父亲胡诸清16岁时还在上智村里种田,直到爷爷在海外赚到了钱,才开始请教师上私塾,后来在光绪恩科里,与他的堂兄双双中举,成了镇上最轰动的事。”他的父亲,还成了民国时期第一任的安溪县长。

土楼里除了自来水,还挖了古井以备不时之需,20几个房间,带有隐藏式的阁楼,够百来个人在此居住。

白头格落成的这30年间,是胡家最显耀的高光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胡典成在菲律宾的生意开始走向没落。

在胡梓生还是孩童时候,这里的12座房子,除了“娱山楼”是空着的,其他房子里,住满了胡家后人。到了80年代,古厝里的年轻人们都往外走了,远的去了海外,近的在南京、福州,在厦门、安溪,胡梓生因在上智小学里教书,一辈子住在这里。

年轻人在离开,年老人在逝去,让这些房子一座座也渐渐地空了、坏了、塌了。胡梓生和房子在同步老去,唯一能做的就是为出生的那座“和安楼”补补漏雨的瓦缝。

如今,他也离开去到别处含饴弄孙,这7座尚余的古厝里,就剩一两位老人同一大群鸡鸭在住。因为藏在大山深处,这里偶尔才会有人寻路而来,古厝里的老人担起了讲解的任务,也渐在别人闪耀着兴奋光芒的眼睛里,更懂得白头格的珍贵:

“你说,这里政府能给修缮吗?”

“你说,白头格值不值得你再来?”

是的,一定会有许多人跟我一样,会去那里探寻一番的,在古屋与 历史 的深丛,看一个人的成长,一个家族的兴旺。看见时代,也看见自己。

来源|花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