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飞轮是什么?主要优缺点是什么?

“陀飞轮”是指机械钟中的“旋转擒纵调速机构”。这种装置的特点是在运行时摆轮和擒纵机构可以一起360度旋转,因此重力的影响降到最低,走时精度得到提高。它的重量不超过0.3克,却由70多个精细部件组成,其中大部分是手工制作的,这也是它价格昂贵的原因。代表了机械表制造工艺的极高水平。由于其独特的运行方式,手表的动态艺术美被发挥到了极致,因此配备陀飞轮装置的手表往往价值不菲。

三种陀飞轮

Tourbillion在法语中代表“旋转”,也表示陀飞轮装置的旋转。从外观上看,三种陀飞轮是不同的旋转动力。

陀飞轮的原貌:1801年,制表师宝玑获得了陀飞轮的专利权。这项伟大的发明有一个可旋转的框架,其中包含摆轮(机芯的心脏)和擒纵机构。飞轮架匀速转动时,摆轮和擒纵机构也在运动中不断变换位置,从而最大限度地抵消重力的影响(尤其是手表垂直放置时)。宝玑的陀飞轮由两个基本部件组成:旋转框架和固定支架。“平衡夹板”附在旋转架上,随飞轮一起旋转。

飞-陀飞轮框架悬浮飞行:1927年,钟表学教授阿尔弗雷德·赫尔维格(Alfred Helwig)在德国制作了“飞陀飞轮”模型。之所以出现“飞”字,是因为这个结构中没有“固定支架”成分。从外观上看,取消了横跨飞轮结构的支架,整个旋转框架悬空,提高了飞轮表运行时的神秘感和动感。

中国陀飞轮:神秘的旋转艺术。不要以为陀飞轮只是瑞士制表师的专利。1993年,祖籍中国的焦大宇在香港“天艺轩”钟表工作室首次发明并亲自制作了“神奇陀飞轮”。这一开创性的发明迅速在国际钟表界引起轰动,因此也被称为“焦氏神奇陀飞轮”或“中国陀飞轮”。为什么叫“神奇”?

有两个原因:

第一,传统的飞轮“旋转架”和“固定支架”不复存在;飞轮的重量至少减轻一半,行走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提高,防震性能增强。

第二,用透明玻璃代替原来用金属做的平衡夹板,这个夹板不再随飞轮转动。这种结构在操作上更加神秘,大大提高了飞轮手表的动态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