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用餐时需要遵守哪些礼仪?

太平天国因为其特殊的时代和文化背景,孕育了很多现在看来匪夷所思的奇特文化,其中一个就是很多人感兴趣的太平天国特殊的丧葬文化。今天我们继续这个主题。

1853年3月,太平军攻陷南京,建都并改名天京。随后,东王杨指挥发动了“西征”、“北伐”等一系列军事行动,巩固了天京周边,维护了新政权。

到1856年6月,太平军攻破清军江南大营(江北大营四个月前被燕王秦日刚攻破)后,太平天国进入军事鼎盛时期。军事统帅杨的个人声望达到顶峰,成为太平天国事实上的最高统治者。

天王洪秀全不得不暂时避开边缘,选择了蹲伏忍受。不过,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摆脱军政决策烦恼的“甩手掌柜”洪秀全乐得清闲,开始“闭门造车”,研究天国礼仪制度。因为有足够的研究时间,它的“学术成果”收获颇丰,很快就在天国的管辖范围内实施。

太平天国起义诸王

这一次,我将向你介绍太平天国的用餐仪式:

洪秀全规定,太平天国,从国王到各级官员(因为宗教信仰——崇拜上帝),都需要崇拜。于是,一套专门为祭祀和日常用餐仪式设计的礼乐体系,作为弘法师的“专利发明”应运而生。

太平天国初期,天王洪秀全、东王杨及以下诸王早晚做礼拜、用膳时,会有乐队分别演唱64次、演奏3次。

青铜雉

这时,他们会各自带领自己政府的嫔妃和女官,在开饭前齐声向父神念赞美诗。

赞美诗

(根据太平天国严格的等级制度,从上面的数字可以推断,王侯、检察使、总督府、、旅长、卒长、司马(以上是太平天国早期官职的详细划分)以下各级编钟的对应数量,分别应为:48、36、20、16、12、10、8。)

从天王、东王及以下君王到关卡指挥部乃至军队都配有专业礼仪乐队为其服务。天王在这里是最突出的。

礼仪乐队

据记载,天王府前有两座对称的宣礼阁,比宫墙高,上覆明黄色琉璃瓦,四柱五色龙盘。把这里当作玩耍的地方。

英国翻译家福里斯特曾在《天津游记》中描述他的天宫之外之行:

“顿时人声鼎沸,鼓、钹、锣、炮混杂——是天王入饭,直到饭毕,和音方止。”

王宓也照常建亭子,阿甘也提到了干王宓(洪秀全的哥哥——洪仁玕的宅邸):

“房子前面的街上有两座亭子,音乐在不停地播放——有时音乐很细微,不足以扰乱耳朵,但有时又很嘈杂。有一次我在干王府住了四天,音乐之声最多中断半个小时。”

到了太平天国后期,天京的君王们更是大谈排场,攀比炫耀。我们可以想象,整个天津城一定是一个鸟儿在欢宴、载歌载舞的音乐世界。

天王府事主亭

虽然在太平天国初期,从将军以下的各级官员都没有说明是否可以配备专业乐队,但他们在日夜吃饭和祭祀时仍然有乐队陪伴。

首先要唱圣歌,然后才能吃饭。所谓“食必乐”(的《李灾略》),“每餐必传”(的《探穴略》)。可见你每天的饭里都要放音乐。另外,要早敬父,晚赞美神。很多仪式后,我怕你肚子饿,菜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