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那些关于民俗文化的古代雕塑。

五一假期的最后一天,我来到了常德桃花源古镇。古镇位于固原湖旁,碧水相伴,为古镇增添了几分灵气。

位于北门旁,浏览介绍:古镇投资50亿,占地1.600亩,以人文主题公园和民居为主。以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和具有“江南特色”的传统建筑文化为载体,展现了几千年的“陶渊明的隐逸文化”和“湖湘民俗文化”。古镇布局为一纵四横两水系六个广场,其中两个水系与高适街平行贯穿全镇,沿线布置各种多元化的主题商业街和文化体验区。

步入古镇,静谧优雅,“世外桃源”的感觉扑面而来。漫步在高斯街,虽然少了些喧嚣,但那些古朴的建筑让你想起了遥远的岁月,那些掩映在绿树中的房屋让你心生羡慕。街道两旁是长长的流淌着绿色的洛溪和幽兰溪,上面不时有精致的小拱桥。

突然发现古镇里有个特别可爱的东西,就是各种造型的古代雕塑,默默诉说着这里的民俗文化。

第一个雕塑:戈德史密斯

金银自古以来就是财富的象征,人们喜爱黄金首饰。今天,当人们在这里结婚时,男方仍然要为女方制作各种金银首饰。金匠诞生了。

这两个一脸严肃的中年男子,工作时全神贯注,让我们觉得这是一项细致的工作,不能马虎。

第二个雕塑:玉石石匠

玉雕师是中国几千年玉文化的传承者。玉雕师用他们的双手将一块块坚硬的石头奇妙地变成了玉器。制作产品的过程充满了他们无数的辛酸和劳累。大部分都是在买料、切料、选题、雕刻、打磨、做品、卖玉、再买的循环中游泳度过一生。

这两个瘦弱的男人正在努力工作,向我们讲述着他们勤劳、简单而又精致的生活。

第三个雕塑:殴打铁匠

打铁业历史悠久。打铁的同时,锻造的铁器要在炉内烧红,然后搬到大铁墩上,铁匠师傅手持主锤,手持大锤进行锻造。在锻造的过程中,你应该不断地通过目测来转动铁材料,以匹配所需的工具。铁制品一般是与传统生产方式相匹配的农具,如犁、铁耙、锄头、镰刀等。,以及一些日常用品,如刀、铲、剪刀等。,此外还有门环、泡沫钉、门栓等。

熨烫是一项考验体力的技术活。看其中一个男人掀开裙子,挥起锤子的样子,就知道做一件事不容易了。

第四个雕塑:卖茶的女孩。

擂茶起源于汉代的中原地区,南迁后传播到广东、湖南、江西等地区,兴盛于明清。又名三生汤,是一种特色食品。常德桃源擂茶是当地著名的美食,深受当地居民和外地游客的喜爱。大米、花生、芝麻、绿豆、盐、茶叶、山苍子、生姜等。一般都是作为原料,用研钵捣成糊状,用开水焯一下,混合均匀,炒饭清香可口。

看来泡茶是女人的专利,需要女人的细心专注和热爱。这里的人都说,要做好砸茶,除了配料要按比例搭配,手中的砸茶棒也很重要。做砸茶棒最好的木材有:油茶、香樟、花椒、樟树。千万不要用有毒的杂木。拿着茶棒盯着这个女人,我仿佛闻到了茶的香味。

第五个雕塑:老木匠

木工是一种古老的手工业。车、船等交通工具,生产生活工具,盖房子等等都离不开木工。时至今日,木工仍然被广泛使用。例如,在房屋建筑、造船、景观美化和装饰领域。

脱下外套,在肩膀上搭一条毛巾,告诉我们这项技能需要体力,但是只有体力是做不出能工巧匠的。一个能工巧匠,就像一个老木匠,可以用简单的工具创造出无与伦比的物件。

第六个雕塑:理发师

理发师,常德民间又称理发师。民间的理发师一般都是用一副担子背着剪发工具,在村子里走来走去。遇到需要理发的人,他们就卸下包袱,就地操作。有的人在人多的地方选择一个角落,挑着担子,拉着椅子,时不时的喊着招揽生意。

理发师挥舞着剃须刀,灵巧的双手展现着娴熟的技艺,可谓是头上一分钟,头上十年。

第七个雕塑:修补匠

补锅在五六十年代还很流行,著名的湖南花鼓戏《打锣》《补锅》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如今补锅这个职业即将失传,只剩下高压锅、锑锅等手艺人。

小时候经常听到这样的呐喊:补锅磨菜刀!看着匠人单膝跪地的专注,不禁被为他们做一行,爱他们的精神所感动。这样的修修补补看似不起眼,却能解决很多穷人的燃眉之急。

第八个雕塑:玩糍粑

糍粑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习俗,在常德桃源很流行。主要作为春节前家人和客人的节日食品。有纯糯米,小米,或糯米混合小米,玉米混合姚蜜。此外,糯米、精米也可以磨成粉,倒入木雕模具中制作。模具上刻有图案,俗称“逃”,非常复杂,必须几个人才能完成。

汽巴是这里过年前的必备节目。孩子很喜欢参加这样欢快的活动,这个时候会听从大人的安排。这个雕塑就是这个场景的真实写照。

第九尊雕塑:湖湘名厨

湘菜又称湘菜,早在汉代就已形成,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八大菜系之一。湘江流域、洞庭湖区、湘西山区是当地的三大风味。湘菜制作精细,取材广泛,风味多变,品种繁多。颜色:重油色;口感:麻辣嫩滑;制作:有煨、炖、腊、蒸、炒之称。

两个雕塑,一个在制作食物,一个在享受食物。微笑的厨师对自己的手艺充满信心,客人们滔滔不绝地谈论食物,询问食物的制作人,主人似乎伸手邀请厨师。

第十个雕塑:刘海劈柴

古画戏是常德人喜爱的著名地方戏,其中“劈柴梆”是广为流传的一个剧种。雕塑从歌剧中提取一个生动的动作片段,艺术地呈现出来。通过数码雕刻,金色的碎花和锻造的铜镂空,使戏曲人物呈现出一种虚幻空灵的效果。

生活,除了柴米油盐酱醋茶,还需要艺术的洗礼,而刘海劈柴是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

十个雕塑和十种不同的民俗文化充满了人间烟火,展示了这里人民火热的生活。爱,爱,有趣的古镇雕塑!!

欣赏完这些令人难忘的雕塑,穿过南门,桃花源古镇的主要街道也算是游览的终点了。其实这还不够。古镇还有很多值得探索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