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团弹出什么彩蛋开启智能之旅?

【汽车之家?持续的城市化进程正在改变我们的出行方式。据预测,2025年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城市将超过220个;另一项研究数据显示,在这个过程中,环境污染、城市拥堵、出行效率将成为未来巨大的挑战,这也是未来构建智慧出行亟待解决的问题。

出行不再是简单的从A点到B点的独立应用,而是需要服务交互的应用场景,需要通过不同的系统来实现。作为国际零部件巨头,大陆集团深知这一点。165438+10月20日,大陆集团车联网与信息事业群召开媒体圆桌会,分享了“车与车”、“车与路”、“车与物”、“车与云”的互联解决方案。

根据IHS的数据,2018年全球新生产的汽车中,有55%实现了互联功能,2022年将提高到75%,2025年达到85%。这意味着在未来10年,车辆互联将成为全球市场的标准配置,联网技术将成为未来智能出行的重要驱动力。

如何实现智慧出行?大陆集团中国车联网与信息化负责人、亚洲区车联网事业部负责人景明表示:“产业布局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把智能汽车、智能道路、云整合起来,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智能出行生态系统。”

■新的E/E架构创造了“智能”汽车。

电子电气架构(E/E架构)是汽车变得“智能”的必要条件。

近年来,随着汽车行业的智能化,传统的E/E架构受到了严峻的挑战。首先,特斯拉率先推出了新一代集中式E/E架构。后来大陆、博世、琥珀、华为等供应商都强调E/E架构要从分布式向集中式转变。

“过去一辆车85%是硬件,软件代码将从2015的百万行增长到2025的上亿行。传统架构无法满足当前智能互联的要求。”景明这样说。

在Continental看来,面向服务器架构的诞生是很自然的事情。基于此,大陆集团开发了高性能计算单元,这也是向面向服务的电子架构转型的核心要素。它就像一个中央数据枢纽,连接车辆和数字世界。

目前,这种高性能计算单元已经首次安装在大众ID.3和ID.4车型上。该产品也是全球首个全新的电子电气架构项目,用于量产。

未来大众可以通过无线网络连接随时安装新软件和OTA升级,还可以提供最佳续航里程路线规划等功能。

有了新的“DNA”,汽车就有了在路上互相“对话”的基础。对此,大陆集团推出了最新的V2X平台来连接汽车。

据悉,25年前,大陆集团开发出2G互联通信产品,随后量产3G和4G产品。目前正在研究4.5G和5G版本的通信模块,同时满足国际两大技术方案:DSRC(专用短距离通信)和C-V2X(基于蜂窝网络的V2X)。

如今,已有3000万辆汽车配备了大陆集团的互联通信产品。5G混合V2X平台不再只是一个与外界的连接端口,而是高度互联的车辆的关键元素,可以实现车辆软件的无线更新。该产品将于2023年提供给两家欧洲OEM厂商。

■人与车的互动更有温度。

智能网联汽车的兴起和数字化水平的提高,也使得驾驶员与汽车的互动比以前更加频繁。

“现在大城市的交通变得更加立体。当汽车行驶在立交桥上时,通过平面导航很难清晰识别,但有了3D显示器,不同级别的道路都可以清晰显示。”大陆集团中国区人机界面事业部负责人华介绍。

会上,大陆集团分享了新研发的裸眼3D中控台显示器。特殊的光场显示技术允许乘客在没有任何特殊眼镜或头部跟踪摄像头的情况下提供裸眼4K分辨率的3D体验。

此外,裸眼3D中控台显示屏首次提供了与全息图像进行手势交互的功能,不仅可以让驾驶员“盲”操作,还能为驾乘者带来全新的全息用户体验。

这项技术难免让人联想到前段时间发布的全新奔驰S级。汽车上的超大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是为了实现裸眼3D显示。但不同的是,奔驰S级通过屏幕中的摄像头捕捉驾乘者看屏幕时眼睛的位置和距离,通过系统算法实现不同位置的不同像素组合,达到裸眼3D效果。

华说:“目前市面上的产品很少,而且基本视角只针对驾驶员,需要摄像头辅助跟踪视线。然而,我们的产品不需要任何辅助设备,不仅驾驶员本人,副驾驶乘客和后排乘客都可以看到非常清晰的3D图像。”

据透露,这款产品将于2023年量产,成本在可控范围内,代工也不会“高不可攀”。

另一个连接人和汽车的产品是平视显示器。据统计,美国约80%的交通事故是由分心引起的,其中16%会造成死亡。

增强现实的平视显示器可以创造更直观的人机交互方式,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无需低头即可看到所有重要信息,包括速度、报警、导航等。目前市面上搭载驾驶辅助系统的功能越来越多,增强现实平视显示器可以更直观的显示,如车道偏离报警、自适应导航、虚拟墙等关键驾驶信息提示更早。

据悉,Continental的增强现实平视显示器基于光波导技术,投影距离大于4.5m,覆盖40m以内的路面,但安装体积可减少60%-70%。

这些技术可以让我们与汽车的互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通过环保意识实现车路协调

智能汽车的本质是实现智能交通,从而提高整体交通效率、安全系数和出行体验。通过环境感知实现车辆与道路的协调,让智能汽车行驶在智能道路上。

“车路协同的拓展离不开开放式设备的努力。目前,我们与中国的合作伙伴一起在智慧交通领域推广的产品包括传感器系统、数据处理系统和网络连接的一整套解决方案,以支持智慧交通的三大要素:感知、决策和互联。”大陆商用车及服务事业部中国区负责人谷玮说。

这些解决方案已经在湖南长沙实施。近日,大陆集团参与了长沙智慧高速路路侧智能系统的建设和部署,覆盖28公里。

据悉,大陆集团在高速公路和高速公路路段的上下闸处布置了雷达和摄像传感器组,实时捕捉路口和高速公路的车辆状态信息。

众所周知,大陆集团在毫米波雷达领域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把车端的体验切换到路端需要做哪些改变?“车端和路边端的应用确实有一些区别。路边的毫米波雷达主要是基于车端的硬件,应用软件层做了相应的调整。比如路边会要求雷达探测距离更远,包括识别角度。”谷玮告诉汽车之家,“鉴于绝大多数路边应用都处于测试阶段,不建议在现阶段完全开发一个全新的产品平台。”

在长沙项目中,大陆集团还在其中注入了人工智能算法和IP,边缘计算单元利用强大的多传感器融合算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通过路侧单元将信息传递给路上的车辆。

其中一个功能是“车群检测”,可以计算接近路口的车数来决定是否应该延长绿灯时间,从而免去司机不必要的刹车或加速操作。这种数据还可以用于调整十字路口之间的交通灯定时,帮助改善交通流量,减少拥堵和污染。

据介绍,除长沙外,大陆集团目前合作洽谈的重点试点城市还有江苏无锡、安徽合肥、重庆、山东济南。

鉴于路侧智能交通部署的软硬件成本较高,如何实现商业化仍是一个难题。“毕竟要真正普及V2X,必须全国铺设。只铺设一段是不可能的,因为雷达或者摄像头的探测能力有限。在路边铺设后,我们会获得大量基于软件和实际应用的数据,但如何实现数据的商业化还在讨论中。”谷玮说。

同时,大陆也发现行业内还没有形成一个标准,还在协商制定过程中,各个城市车路协同的场景属于“百花齐放”的状态。

景明说:“我们期待真正国标的发布,是真正的国标,而不是行业标准。”

总结:

要发展车路协同,智能车、智能路、强大的云必须统一,缺一不可。在建设智慧道路方面,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其中政府是关键因素,道路场景也必须标准化、规范化。目前城市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一边做试验,一边做规划。一旦成熟,大陆集团有信心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全方位部署V2X交互的国家。(文/汽车之家?彭飞)